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管一管就业中的“嫌贫爱富”

来源:桂林日报 2014-05-25 10:24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

“教育部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用人单位无视规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甘肃一所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直指用人单位法制观念淡薄,剥夺了大学生公平的就业机会。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就业工作中一次“悲催”经历。“一次我们与安徽一家汽车公司约好见面,希望推荐我们的学生就业。结果走到半路,对方告知我们只接收‘985’、\‘211’高校学生,取消了见面事宜。”这位负责人坚持赶到合肥后,又通过当地校友会再次联系这家公司,对方勉强同意见面,“但时间短促且他们的诚意明显不够,最终没能达成共识”。

记者近日采访中发现,教育部对消除就业歧视有明确规定,但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拼学校档次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单位直接在招聘简章或公告列明要求学历为“985”、“211”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有些单位则从“明规则”转向“潜规则”,在面试环节将非“985”、“211”学校学生排除在外。就业歧视五花八门,不仅体现在学校档次上,而且还表现在性别、户籍等多方面。

用人单位按照自己所需,设置相应门槛招聘人才未尝不可,然而,这些门槛以“出身分贵贱”,只认学校名气和档次,不看学生综合能力,这种“嫌贫爱富”的态度过于狭隘。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政府为促进就业先后出台和采取了很多政策措施。在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用人单位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还不转变滞后的招聘观念,人为设置条条框框,不仅是对法律的藐视,而且是对公平竞争机会的剥夺。

消除就业中的条条框框,还大学生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急需回归理性用工之道。加快推进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让公平运行在法律轨道上,势在必行;加强对用人单位监管和约束,并适时检查和抽查,规范市场用工行为,是对用人单位的负责,更是对每个求职者的尊重。

新闻推荐

大城市治堵谨防片面利用“停不起”

□新华社记者南辰南京停车收费标准6月15日起将调整,新街口停24小时最高244元,核心区域停车最高20元/小时,让不少市民惊呼“停不起”。记者注意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管一管就业中的“嫌贫爱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