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祎祎
五年的民警生涯让他把担当磨成了本能,他告诉我们,关键时候顶得上去,才配吃这碗饭!他告诉我们,有得就有失,干了这行本身就是一种觉悟,是觉悟就无怨无悔吧!--徐百明
暮春时节的西外环公路上,压路车轰鸣,身穿橘黄工作服的施工人员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突然,一辆江淮瑞风越野呼啸而来又绝尘而去,扬起漫天沙尘,所有人还在怔愣间,又是四辆警车紧追而至,长鸣而过。好奇的人们伸长了脖子看着疾驰而去的警车,心中嘀咕:跟拍电影似的,出什么事了?
看了第二天的报道,人们才知道昨天看到的是沙镇派出所协助莘县公安局抓捕持刀抢劫的嫌疑犯。当时沙镇派出所出动了两辆警车五名民警,追捕之初是在聊莘路上,因车速太快不易拦截,所以徐百明利用对自己地段的熟悉,跟莘县民警商量后将嫌疑犯引到了正在修路的西外环干道上,这个路段弯道比较多,拦截相对容易。但在第一个弯道时因对方车型大,车速快,强行通过了。绝对不能让车再过第二个弯道,徐百明坐在前面车的副驾驶上心思百转,要让车停下只能拐进弯道前后夹击,但对方车型大,要两辆车同时刹车拦截才行。
顺利将嫌疑犯逼进第二弯道后,徐百明跟莘县民警打好手势,两声刺耳的刹车声后,顾不得警车被撞的震荡,徐百明怕嫌疑犯逃跑,立即下车与莘县民警一起砸了车窗将嫌疑犯成功抓捕,期间嫌疑犯丧心病狂的再次踩油门用力撞向了前面的警车,驾驶坐上的沙镇民警后脑勺被撞了一下,还好只是轻伤。在送队友去医院的路上,看着自家被撞的前凸后凹的警车,徐百明想起刚才的惊险这才有些后怕。当记者问他当时斜冲到嫌疑犯车前做拦截时有没有犹豫做不做?徐百明苦笑,“当时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拦住车,想到办法就不错了,哪还有空去想要不要做?万一让嫌疑犯跑了,还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遭殃呢!”
徐百明,沙镇派出所里的一名普通民警,2009年参加工作,曾连续三年获全区公安机关先进个人及破案能手称号。五年的民警生涯让他把担当磨成了本能,他告诉我们,关键时候顶得上去,才配吃这碗饭!
但身心疲惫的徐百明等人没想到当天的工作还没完,送队员到医院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半,此时却突然接到一位战士的报警,说是战友的一位四川籍亲属冯某疑似被拐卖正等待救援。时间就是生命,多拖延一分钟的时间,受害人就多一分被转移藏匿的危险,徐百明没有犹豫安排了受伤队员便立即带领其他队员返回派出所。
利用聊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查询到嫌疑人袁某的家庭位置后,七点半,徐百明便带领队员及前来报案的区人武部三人悄悄来到犯罪嫌疑人袁某的家门前。袁某的院落周围交通便利,且院门多易逃跑,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窜,在做好周密的布控之后,徐百明才敲开了嫌疑人袁某的家门。袁某见有穿警服、迷彩服的陌生人后,明显露出惊慌的神色,对民警的询问拒不承认并多次转移民警的侦查方向,还谎称要上厕所,企图给其他人通风报信,徐百明立即指挥民警将他及东边偏屋内的妻子和儿子控制起来。在徐百明认真、机智的询问下,得知受害人冯某被关在西侧一个狭小的房间内。民警破开门上的锁具后,表明身份要求受害人冯某打开房门,但受害人因长时间被虐待恐吓不敢开门。徐百明便让战士王巧用四川土话和她交流,这才打开房门将受害人成功解救。
事后,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袁某的询问得知,因受害人冯某迟迟不能卖出,他打算第二天上午将受害人冯某转移。如果当时徐百明没有当机立断采取雷霆出击,受害人冯某有可能会被转移,苦难和悲剧将进一步加深。当时人武部给沙镇派出所送锦旗时是记者跟随的,在了解整个案件的过程中,战士王巧曾不止一次的夸徐百明:大胆心细,果断又稳重,当时情况紧急,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也不明,徐百明却用了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便周密部署将人逮捕归案,完全符合锦旗所写的“雷霆出击破案神速,除暴安良一心为民”。而面对各方的感谢和赞言,徐百明却憨厚一笑,“百姓无小事,急民所急是我们的义务。”
沙镇派出所几乎是离城区最远的基层派出所,辖区大,人口多,派出所却只有六个人干活,其中辛苦可想而知。徐百明住在城区每天至少要七点半出门,赶近一个小时的车才到单位,但到单位时已经有很多群众在等待,所以他每每总是提前出门。徐百明的日常工作主要就是调解纠纷,刚开始工作那会儿,还年轻气盛,那些家里长邻里短、打架斗殴、鸡毛蒜皮的事儿让他厌烦也不理解,基层工作环境很不适应。但工作经验是积累起来的,感情也是磨出来的,五年民警工作让徐百明心态越来越成熟,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换位思考,从初出茅庐的公安大学生成长为现在思想成熟值得人信赖的派出所中坚力量。当记者问他这段心理路程发生变化有什么契机点时,徐百明苦哈哈的想了半天,才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说道:“还真没什么可说的,处理的多了,明白的事儿多了,感情自然而然的就投入进去了!”
工作中,所长对徐百明信赖有加,同事们也说徐百明很让人信服,是值得信懒的伙伴,就是偶尔脾气有点大,说话往往不留情面,但在纠纷中甚至打架斗殴的现场,脾气太好还真镇不住场。工作辛苦之余,徐百明总会想办法自得其乐,他甚至有些自嘲的拽拽文,说:“记得冬日里每每回到家已是华灯初上,又或别人家已经吃完饭在灯火阑珊中遛弯,我们却还在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真是毫不夸张啊!哈哈!”家人的抱怨总会有的,但徐百明明白,有得就有失,干了这行本身就是一种觉悟,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无怨无悔吧!
或许徐百明只是国家这个大机器中的一颗不起眼的小螺丝钉,但他兢兢业业,扎实稳重。做一行工作,服务一方人,“民心之所向,即吾身之所往”,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再平凡也有闪耀点,那闪耀的便是一颗一心为民的心……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