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非
去年,借“国学”之名、为女性“正德”、以传销布局渗透到全国各地的“女德班”一经曝光,其所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惊人主张,引发舆论轩然大波。今年国庆,全国首个“男德班”在京开班,与全国各地“女德班”遍地开花的火爆场景不同,“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的“男德班”自始至终却响应者寥寥,仅有两个学员主动报名,开课时的十余名学员都是主办方的老朋友。(10月8日《北京青年报》)
“不要男德要女德,男德班就是要颠覆传统性别,培养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这是“男德班”的招生口号,可最终却只有两人主动报名。有人认为“男德班”遇冷,是因为中国男人对成为“好伴侣”、“好父亲”不太感兴趣,反思自身的意识较差。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鲜有人参加“男德班”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时间、精力、需求等。如今,社会越来越开放,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并不看好、或者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短期培训。
良好的品行需从小学起,经过长期的生活积淀而成,一个品行不端的男人不可能通过几场学习就脱胎换骨般变了一个人。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好男人”还是“好女人”,都需要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参加个培训班、上几天课是达不到最终目的的。
笔者认为,开办“男德班”,并非构建和谐家庭的良方,也并不能从根本上体现男女平等。与其费时费力地参加“男德班”、“女德班”,在课堂上学做“好男人”、“好女人”,不如在生活中多帮助、多沟通,相互体谅。老婆如果下班迟,老公不妨做做饭,不管好不好吃,老婆多鼓励、多赞美;孩子在学校闯了祸,别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一顿,先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说。这样的家庭自然是和睦的、美满的,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积极向上、懂得相互尊重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清茂)“我悔恨呀,其他司机一定要引以为戒。”10月16日,在沙湾区看守所,办案民警再次提审涉嫌交通肇事罪的程某某时,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10月13日凌晨4点30分左右,沙湾区嘉农镇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