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为群众服务民生民意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15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单位坚持民生优先、实干当先,以群众呼声为导向,围绕居住环境、群众文化生活、中小学教育、看病就医、社会治安、干部工作表现等方面,自查问题、自我加压,狠抓整改、确保成效,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全区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居住环境:宜居休闲城市更上层楼
2015年初,我区将“实施惠及12000户居民11个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的实事好事,启动实施了涉及丝绸路街道米河社区、市南社区、赵家社区,青年路街道东街社区、小寨社区,永安街街道千佛阁社区、郑家社区、永盛社区,大街街道元宝湾社区、荣和社区、大庄社区等社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共改造小区道路14.8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12730米,强弱电管线入地预埋12068米,安装楼宇门220个,新增停车位1079个,新增小区绿化16471平方米,粉刷墙面12.0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近3000万元。
为给广大农村群众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2015年,我区在各镇办集中展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剑指农村垃圾,打响了一场城乡环卫一体化“百日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区194个村(居)全部完成“三大堆”清理,累计清理垃圾58.2万余立方米,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7座,配备各类专用垃圾车百余辆、保洁员1321人、密闭垃圾箱1605个、垃圾桶4285个。同时,硬化道路93.91万平方米,完成绿化40.5万平方米,粉刷墙面179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4593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群众最大的福利。2015年以来,我区集中展开孝妇河和空气异味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不断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湿地建设工程,狠抓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及运行监管,加大空气异味治理力度,加强有机化工泄漏检测修复工作,实施耐材、砖瓦、骨料三大行业污染治理,加快燃煤锅炉取缔置换进度,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改善。目前,我区辖区河流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1-11月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97天(AQI),同比改善10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93μg/m3,同比改善8.8%;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75μg/m3,同比改善28.6%;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61μg/m3,同比改善6.1%。
2015年,我区紧紧抓住山东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将西外环段大修工程列入2015年养护工程的有利契机,结合路域综合整治,对西外环路基、桥涵等工程进行建设。工程已于9月份完工并顺利通车,彻底解决了该路段多年来的坑洼问题。与此同时,以居者有其所为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大力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建设分配工作,有力解决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显著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质量。
文化教育:学有所教 民有所乐
近年来,我区累计投资2.89亿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等项目实施,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显著改善。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20805平方米的正阳路小学正式启用,北郊中学、王村中学塑胶运动场全部完工,职业中专就业培训中心综合楼和南郊中学餐厅综合楼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碧桂园小学新建项目正在进行审图等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本学期区家长学校举行培训23场,培训家长6000余人次,接受家庭教育咨询和学生心理咨询近2000人次;深入开展“潜心教书育人,精细规范管理”活动,实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开展“爱岗爱生、真情奉献”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优秀教师;先后投资100余万元为12所小学引进了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联合推广的公益项目——“梦想中心”,成为全省引进该项目数量最多的区县;创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目前教师注册人数已达1785人,上传各类资源近2万条;全区所有中小学完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一体机进教室,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完成了初中学校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围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在城乡中小学大力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大课间活动。
文化事业方面,2015年6月1日,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两馆功能设施齐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年内新建提升文化大院30多处,提升农家书屋20个,为150支业余文艺团队配备广场音响,新建图书馆分馆2处。
组织开展了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春节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幸福周村”群众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文化惠民百村行”等十大文化活动,在市民之家广场设立了百姓大舞台,每周五晚上举办文艺演出,目前已有40多支业余文艺团体踊跃登台,演出60多场。文化馆新馆免费开设声乐、摄影、二胡、形体、古筝、电子琴等22个公益培训班,培训文艺爱好者千余人。基层文化辅导员组织辅导培训班20期以上,培训业余文艺骨干600人以上,组织文化宣讲员“进书馆、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行文化讲座120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李家疃村被列入全国首批51个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李家疃村、周村大街博物馆群入选全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加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制定了新的审批事项办事服务指南,狠抓平安文化市场建设,进行安全生产日常巡检和专项检查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看病就医:群众健康更有保障
2015年以来,全区卫生系统坚持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中心任务,着力改善医疗卫生环境,优化便民服务措施,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认真落实民生实事,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建设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新院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7.55万平方米,含门诊医技综合楼、病房楼,设计床位600张,明年将竣工投用。医院与省立医院合作,成立了“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周村医院”,每年可提供30万人次门诊服务、2.5万人次住院服务。认真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55万元,补服叶酸1100人,免费为农村妇女筛查乳腺癌、宫颈癌“两病” 6000人。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0-6岁儿童、孕产妇5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0%、38%、25%、85%、85%。实施国医堂三年建设计划,2015年投资60万元,建成王村镇中心卫生院、开发区卫生院2处国医堂。在区二院、区疾控中心、北郊镇中心卫生院建成3处数字化接种门诊。全面抓好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加强医疗行为监督,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4起,取缔无证行医11家。全区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门诊布局流程,完善便民标识和便民设施;改善住院服务,加强住院患者随访;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合理检查和合理用药;实施人性化服务,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组织驻军148医院、市中医医院、区医院等医疗机构专家到农村、公园、集市、敬老院等场所开展义诊活动,现场为百姓免费提供测血压、疾病诊断、健康咨询等服务。全年开展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2万余人次。畅通群众监督和医患沟通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累计处理群众咨询投诉27起,处结率和满意率达100%。实施卫生民生热线12320工程,将区属9个医疗卫生单位纳入全市12320服务体系,选取23名专家列入专家库,切实做好群众卫生咨询服务工作。开展首届群众满意医院评选活动,激励各医院进一步改进质量、提升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治安:为一方平安而战
2015年10月,周村公安分局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启动了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为目标的秋冬治安“百日会战”。在全局民警的共同努力下,会战自启动以来取得了丰硕战果,为维护全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快侦快破大案要案,力保一方平安。周村公安分局历来坚持对大案、要案快侦快破,充分发挥刑侦部门的尖刀拳头作用,不破案、不收兵,及时消除社会影响。同时,重点打击全区重点项目、专业市场中的黑恶霸痞势力,坚持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形成气候,全力为全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截至目前,打掉恶势力团伙8个,破获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案件60余起。刑事拘留58人,逮捕30人,取保候审28人,起诉16人,寻衅滋事案件同比下降17%。
紧紧关注改善民生,追赃返还群众。工作中,瞄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类案件,坚持现场必勘,关联串并,加大对流窜案件和系列案件的侦破力度,特别是对关系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成立专案组进行侦破,力争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刑事拘留4人,为104名受害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789842元,并全部返还受害群众。同时,自秋冬治安“百日会战”启动以来,周村公安分局查办物流经营业户骗取客户代收货款“跑路”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涉案金额高达60余万元。
加大巡逻防控力度,有力震慑犯罪。严密治安防范,打造全方位、立体式防控新格局。工作中,多方整合壮大巡防力量,不断加强街面巡防,大力推广“联户联防”“邻里守望”等多种防范形式,以消除巡防漏洞,实现巡防面的全覆盖。同时,合理调整巡防区域,将警力投向案件多发地段和时段,通过定期组织集中行动、组建便衣巡防队等形式,加强对可疑人员和车辆的盘查,深入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巡查,实现人机互补互动,显著提高了动态条件下的治安防控水平。扎实开展“警灯闪烁”工程,在秋冬治安“百日会战”中,组织所有机关、派出所、巡逻特警大队巡防组集中开展夜间巡防,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常态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全力提升见警率。年内通过巡逻直接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5名,由此破获案件31起。加快110快速反应建设,全年110紧急警情出警时间达到3分43秒,列全市前列。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全区繁华区域的大屏幕、商家LED显示屏、巡逻车LED显示屏等媒介,及时发布各类警方温馨提示,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实行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揭发违法犯罪线索,使违法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干部作风:一切为了群众满意
2015年,我区出台干部作风“15个不准”,对牵涉干部作风的一系列细节问题进行了明确,其规定之细、标准之严、力度之大,堪称为各级领导干部划定了一条作风“红线”。而这只是我区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力举措之一。
干部的工作表现好不好,则要听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在区“两会”期间,我区向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放“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调查问卷”316份,征求各类建议20条;建立定期回访企业监测点制度,共收到监测报表130余份,电话回访监测点企业60余家,收集问题建议47条。同时,对4次机关作风效能调查问卷进行梳理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涉及19个单位的32个问题及整改措施,在《今日周村》进行了通报。
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既要俯身倾听,更要铁腕严查。我区组织专人实地查看了2013年以来受到责任追究的33名工作人员考核情况,督促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落实责任;开展明察暗访,对存在工作纪律问题的6个部门的14名直接责任人及9名分管领导分别进行了责任追究,并在全区进行了通报,对市纪委暗访组发现的3个单位工作人员“庸懒散”问题进行了责任追究;对市干部工作表现事项领导小组抽查暗访组反馈的10件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对1名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涉及的8个单位11余名干部,区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逐一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相关人员进行内部通报,责令单位和个人写出书面整改报告,限期整改;组织7个暗访组,对38个单位的公车定点停放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同时对18处旅游景点、酒店、农家乐等场所进行了暗访,针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没有发现违规问题;对11个部门单位的工作日中午无例外禁酒情况进行了突击性检查,586人无一人饮酒;深化违规收送“红包”及购物卡专项整治,共上缴廉政账户16.45万元。
编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才能打造形成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此,我区制定印发了《周村区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意见(试行)》,区委同8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重大事项报告制度,15名领导干部就婚丧喜庆事宜进行了申请和报告;成立全区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10个作风明查暗访工作小组,集中2批次对全区8个镇办、71个区直部门、13个垂直管理部门干部作风情况进行了检查提醒,走访了9家企业了解机关干部作风和效能情况;组织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机关、争当群众满意党员”活动,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继续深化机关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全区各级机关干部共入户走访群众逾11000人次,代办事项2100余件次,办结率达98%。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