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日前,在“浙江大学宜宾临港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的首批浙大学生结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上,浙大学子们纷纷感叹收获颇丰。
一个月前,13名浙江大学研究生到达临港,开启了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他们中10人为博士,3人为硕士,所学专业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国际贸易学、土壤学、生物化工等。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临港开发区,学子们分别前往8个设岗单位开始了充满挑战的社会实践生活,均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让参与社会实践的研究生们安心、舒心、放心工作,临港区建设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办公场所,制订了详细的保障方案,建立了周沟通协调机制,为社会实践学生开展集中讨论、工作交流提供全要素、便利化的开放平台,并在食、住、行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硕士一年级学生李思齐在临港区社会事务局教育文体处挂职。她的课题是《宜宾市中小学安全管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通过走访多个学校,李思齐感受到,一线调研与阅读文献大不一样,可以发现许多现实问题,为课题研究打开新的思路,“要想把事业做好,光有美好的想法是不够的,还得要脚踏实地工作。”
博士四年级学生宋明亮对民生问题非常感兴趣。在临港区规建环保局,他获得深入了解民生的机会。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宋明亮形成了《开发区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方式研究》课题报告。现在,当中的部分建议已形成方案,进入到讨论阶段。
在为期1个月的实践活动中,13名浙大学子共形成了《宜宾港的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临港开发区打造国际生态港区策略》、《临港(内陆港)开放平台建设研究问题》等13个课题研究报告,为临港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不少研究生表现出想留在临港工作的意愿。开放的临港也表达了对人才的欢迎。
宜宾临港开发区与浙江大学深度合作酝酿已久。2015年10月30日,浙大研究生院与宜宾临港区签订合作共建《“国家级宜宾临港开发区浙江大学创客空间”暨“浙江大学宜宾临港开发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2016年5月18日,国家级宜宾临港开发区浙江大学创客空间在杭州正式投入运营。7月18日,浙江大学宜宾临港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在临港揭牌。
下一步,临港区将继续加强与浙大的深度合作,借智借力,进一步拓宽浙大与临港区全面深化合作的新空间与新模式,为临港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增创新优势,助推临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晚报记者 冯憬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党员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