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现场,一辆消防车被炸毁。新华社发本报讯据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报道,天津港发生爆炸后,很多人发现,在这个堪称“巨型炸弹”的危化品仓库附近,竟然有多个居民小区,还有轻轨等重要交通设施。其中,万科海港城小区3期距事发仓库仅600米。为什么居民区会离仓库这么近?涉事企业的环评是怎么通过的?随着爆炸声归于平静,一系列疑问浮出水面。
问仓库和居民区离这么近合理吗?
相关规定:至少应该保持1000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危险品产业与民居目前有相应的距离标准;而从规划经验来看,发生爆炸的危险品存储仓库与民居距离过于相近。
在2001年,国家曾出台过《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按照规定,危险品库根据其具有危险性的特点,在选址时应依据政府的总体市政布局,一般选择较为空旷的地区,远离居民区、供水地、主要交通干线、农田、河流、湖泊等,处于当地长年主风向的下风位。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瑞海国际天津港7号危险品货柜的选址明显不符合上述要求。距离该项目1000米以内,就有两个居民社区,分别是万科海港城3期和启航嘉园;在2000米内,还有5个居民小区,同时,周边近距离还有两家医院,一个会展中心。而这些人口密集的社区在瑞海国际项目立项前都已经完成建设或在建。“先有居民区,再规划危险品仓储项目,这是致命的错误。”多位城市规划专家称。
离居民区这么近的危化品仓库,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瑞海官网称,公司在北侧的吉运二路上分别设有两个宽度为20米的出入口,与内部场区道路形成的消防通道,方便通行、紧急疏散和救助。各建筑物四周具有环形消防通道,堆场设有主通道;重箱区和装箱区之间设有通道,并且在去年4月,刚刚接受了交港局安监处的检查。
据企业官网信息显示,自2013年起,该企业除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进行了重大危险源火灾应急预案演练,还多次接受有关部门检查。
问事故发生有没有人为因素?
业内人士:仓储管理一定存在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天津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官网显示注册资金5000万元(工商信息显示注册资金为1亿元),是天津口岸危险品货物集装箱业务的大型中转、集散中心,是天津海事局指定危险货物监装场站和天津交委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许可单位。
公司以经营危险化学品集装箱拆箱、装箱、中转运输、货物申报、运抵配送及仓储服务等业务为主,占地面积46226.8平方米,由两个危品库房和中转仓库等组成。
记者查询工商登记信息发现,2012年,瑞海公司成立初期,许可经营项目并不包括危化品存储。2014年5月8日,许可经营项目中才将危化品纳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变更后的经营范围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以津交港发[2014]59号批复第二项批准内容为准,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
从事化工行业多年的中外油气化学产业联盟理事长赵卫华表示,天津港的定位是综合大港,品类齐全,有不少危险化工品通过这里进出口,因此有危险品码头及危险品存储仓库。进口的危险品在完成报关之前,都需要存在危险品仓库里,属于必要的流程。
对于事故发生可能的原因,安监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只有火熄灭后才能找到起火点(爆炸点),然后才有可能确定事故原因。
事故的发生有没有人为的失误?赵卫华认为,操作流程是否违规目前不能下定论,但仓储管理一定存在问题。“有人猜可能是一些危险品包装物泄漏。夜里工人一般都休息了,未必会是工人操作的问题,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发生爆炸,仓库里一定存在隐患。”
问仓库建设是按照规划进行的吗?
规划人士:化工厂布局与规划不符
一位在当地生活的天津市民告诉记者,整个港区有不少石油化工厂、涂料厂等。有媒体认为,对港口的产业布局造成了巨大的隐患。2011年,有媒体曾发出质疑,“渤海湾遭遇化工厂围港”,并对天津市工业园附近过于密集的危险化工品项目提出了质疑。
2010年,天津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项目投入商业运行,天津建成了天津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到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之一和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及深加工基地。当时曾有本地媒体报道展望远景时称,“目前正努力成为世界级生态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而距离事发地不远的天津临港工业区,是国家发改委规划的国家级石化基地,也是天津滨海新区化学工业区、临港产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实际上,天津开发区的化工产业发展,已经偏离当初的规划。一位牵头参与天津城市规划的匿名人士告诉记者,近些年开发区用地紧张,但是化工厂密集布局,这和起初的规划是不相符的,“为什么在后来的发展中有这么多化工厂,我们也非常疑惑”。
从整体城市布局来看,爆炸发生地的天津市开发区及滨海新区,化工厂、民居、学校等相互交错。
上述规划人士称,化工厂仓储与居民区的合理距离是有大规定的,但具体到不同产品及体量是不一样的。“问题在于,规划的编制可能没有问题,但是施工的时候,却与规划不符。”
问瑞海公司怎么通过的环评?
记者起底:开展危化品存储业务仅一年
涉事的瑞海公司成立初期的许可经营项目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明确表明“危化品除外”,直到2014年5月起才开始存储危化品,刚运行了一年,就发生了这起事故。瑞海公司如何通过环评,也成为人们追问的焦点。
公司对防火设施很自信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跃进路堆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瑞海国际物流仓储项目“涉及的物料大多为危险、易燃物料,在物料运输、贮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于瑞海国际环评的结论,该报告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及地方发展规划,符合天津港总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环境风险水平可以接受。项目选址合理可行。”
在该公司环评报告的风险分析中,针对起火爆炸的可能性曾做过论证,称“不会对环境和周边人员产生显著影响”。而针对该储运危险品仓库的防火设施,该环评报告也显得颇为自信。
报告中称,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仓库一中,设有“催化燃烧型乙炔气体报警器”。在仓库二、中转仓库和集装箱露天堆场,设有“手动火灾报警系统”。
还称,“仓库中安装有多个摄像头、消防报警控制中心。以及视频监控系统。还安装了多个消火栓。并且,仓库往南就是消防和交警支队。”于是,该报道得出结论,“在发生火灾爆炸时,消防应急人员可及时抵达现场,迅速采用灭火措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居民称从未收到问卷
该公司称发放了130份调查表。但8月13日中午,记者联系了多名居住在爆炸地点附近的万科海港城业主,他们均表示此前从未收到过任何调查问卷,也并未在小区内见到过相关的公示信息。
业主宫女士说,2011年购买了万科海港城的房子,2013年10月份入住。自己家距离爆炸地点仅300至500米的距离。
“谁也不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她说,自己有很多同事都居住在该小区,大家只知道小区附近是港口,有很多集装箱,根本不知道跟危险品距离这么近,也从未收到过任何调查问卷。
问牺牲了这么多消防员是不是措施不当?
公安部消防局:消防部队处置程序科学
爆炸造成17名消防官兵牺牲,这个伤亡数字引发了部分网友对救援处置程序是否存在失当之处的疑问。13日下午16时左右,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副处长雷进德接受记者采访,身处救援指挥一线的他表示,处置危化物火灾有一整套科学程序,天津爆炸事故的现场处置程序“肯定是科学的”。
记者问,现在网上传言很多,说第一批消防员在爆炸中伤亡很重。
雷进德回答说:第一批救援的是港务局码头的三个消防专职队,这个是属于企业的专职队,这是在他们的管区,他们距离最近,第一时间能到现场。消防出动的时候,知道这里是危化品堆场,市民报警也会这样报。
对于对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说,处置危化物火灾,有一整套科学程序,进去之后,要根据什么样的物质进行处置,有一个选择战术。但出现爆炸是里面化学物质多了,发生了化学反应,出现的爆炸。要到现场才能了解了,当时只知道是危化品。根据不同的化学物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第一批消防员是用水去灭火的吗?因为后来知道了危化品不能用水扑救,所以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很关心。雷进德回答说,首先要进行冷却。
“电石遇水会产生易爆气体,但是电石在堆场的哪个位置,这不是外人知道的,比如它一个角落上,电石没有着火,更用不着用水灭,堆场很大的,只是我们了解里面有电石,但电石是否已经发生了爆炸,发生了燃烧,那时候谁也不清楚,并不是消防部队就很蠢,知道有电石还拿水灭,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绝对不能说是用水错了。”
记者问,您的意思是,爆炸和消防部队的救援程序、措施没有关系?
雷进德说,没有,处置程序肯定是科学的,再一个,消防特勤部门是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的处置程序的,也进行过这样的演练。我们会对外发的。
对于外界有说法认为,在不知道危化品是什么的时候就让他们往里冲,会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雷进德回答说,如果危难时刻我们消防部队都不去处置的话,任其发展下去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子,老百姓可以退,消防官兵只能往前冲,这是职责所在,义无反顾。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