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海钦
孩提所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礼记》云: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家也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谓之因果。告诫我们行善道,有好报。行恶道,必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无所不报。报有:报答、报恩、报复、报应……
明朝名士薛瑄说:“慎动当先慎其几于心,次当慎言慎行慎做事,皆慎动也。”意思是:谨慎行动,应该先是心思上的谨慎,其次才是言语、举止和行动的谨慎,这些都是谨慎行动的表现。就是先谋而后动,谋者,先谋心。心地善良,心系国家、人民、社会公利,所谋之事,合情、合理、合法。心术不正,则脉理皆邪,所谋所为均为己,难免偏颇。心者,言行之本。言为心声,行为心志。故立人,邪念不可起;成事,谨慎不可殆。欲事善成,则起因动念需善慈。《大学》云:“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善有善报,善人能富、能贵。良好的社会风尚,自然普及万方草木,不难再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景象。不论何人都想做好事,成为好人,成为人们所敬畏的人。所有人不怨恨,不欺诈,谦和礼让。如是,则社会清明,人民才会真正幸福。要让有道德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如清朝武训,身为乞丐,受人蒙骗,却不怨恨、不报复,而是反省被骗的原因是自己目不识丁。因此,行乞讨钱,为乡人办义学,使他人不再目不识丁,不受人骗。此大爱之举,终受朝廷嘉奖,受封武善人。
汉朝名人张敞,闻胶州、渤海歉收,盗贼蜂起。遂上书汉宣帝,请求赴胶州、渤海治理乱象。到任后,采用劝善惩恶,有功者赏,顽抗者斩的办法治理胶州,从此盗贼解散,胶州、渤海遂平,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平乱中,因立功而提拔官员数十人,治理了官场的风气。《文王世子》说:“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不久后,长安市内,偷盗甚多,汉宣帝又令张敞去治理。张敞采用走访长安父老,教育、利用偷盗者的头头,奖惩结合等多种办法,很快制服了盗贼,恢复了社会的秩序。
张敞何以解决积重难返之疾?是因分析事件本末,掌握规律,因势利导,真正以仁为本,以德为先,辅以法律,找到了规律,困难就容易解决了。盗贼蜂起,是因欠收。欠收,导致饥荒。饥荒,是因储粮不足。粮不足,而生偷盗,是因教育失误。教育失误,是因社会缺失公平、正义。故解决盗贼问题,实际是解决赏罚不公和教育问题。周朝时国家财富丰盈,大赉于民,扬善惩恶,赏罚分明,使善良的人都能富裕起来,邪恶的人都受到惩罚而不敢再恶,从而老百姓善良了,进而社会文明隆盛。
大家都知道,请君入瓮的故事。武则天时的酷吏周兴,善于诬人谋反,草菅人命,戕害无辜,恶贯满盈,自己感觉还非常得意。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派另一酷吏来俊臣审案。来俊臣深知周兴诡计多端,难于招供。来俊臣请周兴到家里吃饭,问:“有一谋反者不招供,用什么办法?”周兴说:“拿来一个大瓮,四周燃起炭火,把囚犯放入瓮中,还怕不供认?”来俊臣如法准备,站起来说:“周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有令,由我来审讯老兄,就请君入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