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稳中求进续华章 奋发有为谱新篇 ——东区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7-01-1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炳三区新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高地基础夯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型工业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活力迸发。康养产业方兴未艾。炳三区保障性住房竣工投用。群众活动丰富多彩。新村建设渐入佳境。五年数据看量变

◆.2亿——三产增加值从.2亿元增加到.2亿元,年均增长.1%,占全市三产总量的比重达.7%,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

◆.5亿——累计签约引进重大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亿元;

◆.6亿——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亿元,新增地方规上企业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

◆.1亿——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实施民生工程项,群众“获得感”飚升。

“四个突破”看发展

过去五年,东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四个突破”:

◆预计(下同)GDP突破亿元,从.7亿元增至.9亿元,年均增长8.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从.8亿元增至.2亿元,年均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亿元,从.5亿元增至亿元,年均增长.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分别突破元、元,达到元和元,年均分别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年的2.倍缩小到2.1倍。

未来五年

转型领跑 率先发展

今后五年,为实现幸福美丽现代化城区建设目标,东区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的工作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持续改善民生,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

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基本实现现代化。GDP突破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人均GDP达到万元以上,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8.5亿元以上,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亿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达到省市控制目标。

未来五年,六项工作助力东区发展:

——以经济实力强劲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幸福美丽现代化城区的经济基础。加速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和新兴工业培育引进,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立足“一区四中心”定位,培育拉伸“康养+”产业链条,建设全市阳光康养旅游综合服务核心。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厚植中央商务区发展优势。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形成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发展的格局。

——以发展活力迸发为目标,突出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落实“双创”各类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探索“企业需求+高校研究”的科技创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双创”服务平台,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

——以城市景观靓丽为目标,打造宜居城区,实现协调发展。切实加快以炳三区、炳四区为重点的新区开发建设,启动实施流沙坡、马家田片区整体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力争城市新区“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稳步推进老旧房棚户区改造,促进新老城区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五创联动”,打造“城在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独特魅力。

——以社会事业繁荣为目标,建设区域高地,实现全面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建设“两中心两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幸福美丽现代化城区的满意指数。深化“绿色教育”实践,创新集团化、高端化、多元化办学模式,实施名师名校工程,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教育事业,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卫生示范区。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以民生品质优越为目标,改善民计民生,实现共享发展。着力办好民生实事,逐年增加民生投入。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动态增长机制,创新供给方式,引入市场竞争理念,补齐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完善就业帮扶体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巩固精准扶低成果,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底。

——以社会和谐包容为目标,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和谐发展。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深化“平安东区”建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健全“三社互动”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过去五年,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东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迎难而上,奋力突破,在“全面小康、率先小康”的道路上努力付出、辛勤耕耘,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在逆境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工业转型——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引领区

年月日,走进东区高梁坪工业园科技小企业孵化基地,记者看到攀枝花钒钛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已完成平方米厂房及平方米办公生活设施配套建设。该孵化器通过政府引导扶持、政产学研合作,将钒钛等新型合金新材料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在攀枝花及周边区域进行转化及产业化,为地方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孵化创新创业企业。

“随着‘双创\’工作的推进,我们已与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通过整合四川钒钛技术交易平台、攀枝花大学科技园、攀枝花钒钛新材料产业孵化器,搭建了攀枝花市创新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攀枝花创新创业园暨攀枝花市科技孵化中心。”东区高创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杰说。

目前,攀枝花创新开发产业园区正通过孵化器平台,加快整合全市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构建集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及科技孵化成果产业化的服务体系。

这是东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东区是攀枝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务、金融中心,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过%,占全市工业%以上,工业是东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东区工业存在产业层次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结构性问题。 

新常态下,如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东区紧扣省、市战略,结合实际,确立了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年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实施千亿园区、千亿企业“双千工程”,打造钒钛研发、生产、质检、交易“四个中心”等差异化发展路子,建设新型工业引领区。

过去五年,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东区积极抢抓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主动自我突破,利用攀钢研究院、攀枝花学院等驻区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依托钒钛新材料孵化器、攀枝花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

近年来,东区以钒钛深加工、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发挥辖区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孵化基地等资源优势,引进培育新产业、新企业、新业态,推动工业“腾笼换鸟”“机器换人”。仅年确定的重点项目中,就有钒电池产品开发及应用、宇航级钒铝合金产业化技术、年产吨碳氮化钛基固熔粉体粉关键技术开发等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有舍才有得”。五年来,东区以极大的勇气、胆魄和智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五年来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亿元,实施技改项目余个,新增地方规上企业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选矿等传统产业加速整合升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研检测平台跻身国家行列,老工业区调整改造扎实推进,千亿园区打造拉开序幕,形成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支撑。

为了确保新型工业实体在东区扎根萌芽、开花结果,东区领导多次深入鸿舰机械制造公司、电子商务产业园、银江水电站、职教产业园等企业、园区,对产业化项目建设进行调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现场办公协调解决。

年,东区在继续实施区级领导“对口包保”重点企业和“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基础上,出台重点企业“红名单”管理办法,将涉及阳光康养、农业观光、商贸、钢铁钒钛等行业的家企业列入“红名单”,针对企业面临的产业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市场拓展及环境营造等类问题,制定了条(项)帮扶措施,目前已办结或部分办结条,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

东区多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辖区多家企业的首席服务员,对重点企业进行“一企一策”帮扶,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想办法,争取技改资金、补助资金,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

各部门通过送科技信息上门、送优惠政策上门、送知识产权服务上门等举措,让传统企业加快“换脑”“换芯”,帮助企业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东区大渡口,记者看到投资4亿元的“渡口记忆”文化商业街区正在加快施工建设,目前,街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据了解,“渡口记忆”文化商业街区将打造全国首个三线建设文化情景体验街区,以攀枝花三线工业建设文化、攀西地域文化、攀枝花移民创业文化等历史底蕴和主题为基点,以休闲娱乐、时尚餐饮、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为商业核心,以主题体验、创意体验为特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东区过去五年三产服务业发展历程的“关键词”。

五年来,东区紧抓“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建机遇,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央商务区,抢占服务业发展高地,鼓励发展健康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新兴产业,催生了以花舞人间、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密地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等为支撑的一大批战略转型项目。建成全国首个钒钛产业电子商务基地、全省首个钒钛交易中心、全市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台湾敏盛、菩提养护院开创医养融合新模式,阳光康养、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区域性中央商务区地位凸显。

同时,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康养产业作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进行培育,推动阳光康养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出了以阿署达新村为引领的乡村旅游品牌。

目前,一个集生活、居住、商贸、购物、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现代化新东区,屹立于金沙江畔,成为四川省攀西地区一大商业名片,服务业也悄然从东区城市名片上升为东区经济发展支柱。东区三产增加值从年的.2亿元增至.2亿元,年均增长.1%,占全市三产总量的比重达.7%,占全区GDP比重达到%。

为鼓励辖区服务业领域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新兴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和顺利实施,《东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攀枝花市东区促进服务业发展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陆续出台,扶持奖励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出台并实施,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东区服务业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此外,东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和特色发展,先后编制完成《炳草岗商贸流通集聚区五年发展规划》《东区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密地现代物流聚集区发展规划》《东区中央商务大道发展规划和项目开发策划》等四个专项规划和《攀枝花市东区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关于推进服务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工作的实施意见》《东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服务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三产提质——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正式挂牌。

物流园区功能日趋完善。

精准扶低——

助力幸福攀枝花建设

“非常感谢社区对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近日,东区弄弄坪街道团结社区居民杨小君走进社区办公室向社区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岁的杨小君,是团结社区的低保户。“以前,我们一家三口租住在不足平方米的一个小房间,条件简陋,每个月还要元房租。”杨小君说。在社区的积极努力下,如今,他们一家三口搬进了位于五十四公里一套平方米的廉租房,每月每平方米房租仅1元钱。为了帮助杨小君一家真正“脱低”,社区还为她和她的丈夫在辖区企业联系了一份工作。杨小君说,作为精准扶低对象,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他们家除了居住环境改善、家庭收入增加,正在读初三的女儿在社区的帮助下还获得了免费补习的机会,学校费用也有减免。

东区决策者眼里,转型跨越所指绝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而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共同跨越。民生问题不能用市场化的办法简单地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历史账、民心账。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东区将“强区”与“富民”同步推进,尽最大力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过去五年,东区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实施民生工程项,做好民生“大文章”,提升群众“获得感”。

数据是来之不易成绩的最好佐证:

“居者有其屋。”“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3万套,搬迁安置居民户;完成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个,树立全市宜居社区建设标杆,老城区面貌显著提升;深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少者有其学。”5年新建、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余个,组建优质教育集团3个。年出台“教育人才十条”,新增区管校用人员人,市四十二中小如期竣工,新增普惠性幼儿园7所。

“病者有其医。”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创建国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年发放“三免两补”“三儿”等补助余万元,炳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用,签订个性化服务协议份。

“勤者有其业。”抓政策落实、抓技能培训、抓创新创业、抓用工对接、抓劳动维权、抓精准扶低,东区5年累计新增就业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弱者有其助。”在全市率先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率先启动精准扶低工作,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累计发放各类补助救助资金2.2亿元。年创新开展精准扶低工作,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减少%。

“老者有其养。”东区将养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方式,建成乡镇敬老院1个、老年公寓1个、日间照料中心个、星光老年之家处,有民办托老所1个和省、市级农村养老互助点4个。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东区人建设幸福美丽现代化城区的梦想如此坚定,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本版文图由东区区委宣传部、王东、周良提供)

新闻推荐

不系腰带居然会招来病?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古诗词中,通过描写腰带展现出的古人衣带飘飘的身姿,如今只能从文物或影视作品中看到了。因为,现代服饰,特别是近些年的服饰中,腰带已越来越弱化,要么以松紧带替代,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稳中求进续华章 奋发有为谱新篇 ——东区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