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人民法院的宣判,一个“远程诊病”团伙终于浮出水面。
这个团伙成员超百人,紧盯男科疾病、妇科疾病患者的“难言之隐”,在全国进行“远程诊病卖药”实施诈骗。仅有据可查的受害人就近9000人,涉案金额逾1000万元。记者采访了办案人员,揭开这个百人团伙的诈骗“套路”。
“骗子公司”每天资金流水多达上百万元
2016年3月,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群众杨某正在玩微信,无意中看到一则男科疾病广告,点击后弹出的产品疗效让他十分心动,便留下联系方式,意欲购买。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湖北省武汉市,康伴益生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平面内热闹非凡,几十名业务员在工位上手持电话滔滔不绝。一名业务员在电脑上见到杨某留下的号码,便立即拨通,以“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身份向其“详细问诊”。杨某这通电话打了十几分钟,期间“工作人员”给他“分析病情”,不断强调他们产品“有奇效”,并举出多个“成功案例”。杨某信以为真,购买了产品。收到产品不久,杨某陆续又收到“专科医生”“资深专家”等各色人等的“回访”电话,推销“更对症、更有效”的产品,累计花费3.5万元。最后一次汇款后,杨某迟迟未收到产品,发觉被骗。犹豫再三,他于2016年7月6日下定决心报案。
办案民警调查该公司业务往来发现,其每天资金流量最多时可达上百万元,初步估计其涉案总金额过亿元。2016年11月2日收网后,民警在电脑中找到了当年6月以后的部分数据,之前的早已被销毁。仅此期间,受害人就达8945人,可查证的涉案金额逾1000万元。
起底诈骗团伙的“三大套路”
该诈骗团伙以公司为包装,诈骗流程清晰、成员分工明确。
套路一:紧盯“难言之隐”,虚构“神奇疗效”。达拉特旗公安局刑侦大队反电诈中队指导员郭索和说,该团伙把目标锁定为男科、妇科疾病患者,利用了他们“病急乱投医”及发觉被骗后“不好意思”报案的心理。
广告文本中,他们虚构并夸大“功效”,还专门成立“推广部”,联系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以扩大“撒网”范围。据估算,该团伙30%的支出用于“推广”。
套路二:先培训后上岗,骗术“照本宣科”。团伙头目陈某以高薪“挖”来多名“经验丰富”骨干,对新招业务员进行“培训”,“合格”的才能上岗。
记者在一份1.5万字的“话术单”中看到,其标注了诋毁其他药品“治标不治本、费钱不治病”的“忠告”,以及诈骗对象常提问题的多版本“标准答案”。实施诈骗时,业务员只需“照本宣科”。面对“专业”解答,很多人对其“专业”身份深信不疑。
套路三:点评录音提“演技”,流水作业“骗中骗”。民警在一台电脑中发现一份“客服一部优秀录音”文件夹。民警说,该团伙定期评选“优秀录音”,并进行点评,以此提高“演技”。
该团伙还购买“订单系统”,以方便成员查看受害人信息、诈骗进展及已骗金额,进行“流水线式”诈骗。当有人购买产品后反馈“没有效果”时,业务员会首先“表示惊讶”并稳住受害人,然后通过系统将其信息流转到公司“增值部”,由“资深专家”接手。他们将根据“话术单”以各种理由推销更贵的产品,继续实施二次或多次诈骗。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管建涛李平欧甸丘宋晓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通常数十人的乡镇政府,一头要承担县市级以上部门数十甚至近百样具体工作,另一头则关系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