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的特点
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4种题型:1.操作型实验题。实验操作主要有:基本测量工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读数;仪器和器材的选择;仪器和器材的组装;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方面。
2.分析判断型实验题。实验要求中指出,能处理实验中非预期的现象,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结论。此类题目要求能指出故障的现象,判断故障的原因,根据实验数据,推断出研究的规律。
3.探究型实验题。该类实验多是变式考查教材实验,或教材实验的深化提高,主要通过数据、图像分析的方式,对比挖掘知识。探究性试题是中考主要考查题型,此类题型综合性强,灵活多变,因此更需要同学们具备清醒的思路。
4.设计型实验题。此类题型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需要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解题,按题目要求设计新的测量方法或实验方案,经常采用“或缺性实验”即实验器材不完备,需采用其它器材间接测量,此类题目比较灵活,着重考查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探究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探究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答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也都使用于对实验探究题的正确解答。下面对它的特殊性作几点说明。
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第一,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第二,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第三,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第四,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 、完善、有条理,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例题解析
例1: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1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
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__,说明浮
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
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
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解析:1)从图B、C、D可以看出,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同,即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同,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要研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
度的关系,必须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入的液体的密度不同,满足上述条件的是D、E。
(3)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
10N,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7.6N,故物体所受的浮力是F浮=G-F=10N-7.6N=2.4N。
(4)要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
形状是否有关,必须选用材料相同、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两金属块进行比较。
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D、E(3)2.44)找材料相同、质量
相等、形状不同的另一块金属块,重复刚才的D、E步骤。
例2:现有一个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导线若干,用上述器材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
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测量的物
理量(电流)(3)写出待测电阻Rx阻
值的最后表达式。
解析:此题主要采用等效替代法。因为测电阻的原理是R=
UI
,而此题提供的仪器只有一只电流表,因此解答此题必须想办法确定Rx两端的电压。我们知道并联导体两端电压相等,所以R0与Rx组成并联电路,算出R0两端电压就可以代替电压表的作用。
解答:1)根据题意可以设计出电路图如图2所示。
(2)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当开关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③闭合开关S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3)Rx=
I10II1
(因I1=
U R0,I2=UR0
+
URx
=I1
U Rx,则Rx
I10I2I
)
拓展:如果条件中没有电流表而只给一个电压表,其他条件不变,则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所测电压为电源电压U1,当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测的是R0两端的电压U2,则有:I=
U2R0=U1U2Rx
,所以Rx=
U1U2U2
R0
中考试题精选
1.给你一支铅笔、一块海绵、一个平底透明的玻璃杯、一块平面镜、足够的水。请任选其中的器材,分别设计一个力 和
光 的物理小实验(与
示例不同),简要写出实 验 过 程 及能说 明 的物理知识。
示例:用力压海绵,发现海绵凹陷下去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为研究灯泡的发光情况,小明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路中两个灯泡规格相同(额定电压均为1.5V)、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时,当开关闭合后,两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两灯泡突然熄灭,但电压表仍有示数。经检查,除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
请简述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写出两种,并在每种原因中说明两灯的具体情况)原因一:。
原因二:。
3.孙晓同学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发现木块又浮了上来,由此他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验证或否定他的结论。
(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说出你
的实验设想):4.小明、小亮和小敏在实验室分别做三个小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分别遇到了不同的困惑。有些困惑,他们通过交流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还需要听听你的意见;有些困惑,需要你帮助解决。
(1)小明的实验是“探究杠杆的
平衡条件”,他在完成教材中的探究任务后,又多加了一个弹簧测力计继续进行探究。他的困惑是:在图5所示杠杆已经平衡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测弹簧拉力的力臂。请你在图5中帮小明作出弹簧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
(2)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
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分别为89g、178g、356g的实心铜块做实验。他用每次都盛有30cm
3
水的量筒分别测出了三个铜块的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小亮在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时,发现其中的一个数据测量
有错误,这个数据应该是(填
该数据的数字和它的单位)。
小亮的困惑是:不清楚这个错误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帮小亮指出该错误产生的原因:。
(3)小敏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
成像的特点”。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
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6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
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
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
参考答案
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能分别设计一个力学、光学实验,答案科学、合理即可,但不得与本题中的示例实验相同)
力的实验:(1)用手推桌面
上的铅笔,铅笔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杯中装满水,将平面镜盖在杯
口,慢慢将杯倒置,平面镜不会掉
下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3)
将杯放在海绵上,慢慢往杯中加水,看到海绵形变量加大,说明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光的实验:(1)将铅笔斜插
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看到铅笔在水面处“弯折”了,说明发生了光
的折射现象。(2) 透过装水的玻
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3)铅笔放在平面镜前,从平面镜
中可看到铅笔的像,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
2.原因一:由于L2断路,导致电路中电流很小,L1未损坏但不发光。
原因二:由于L1短路,导致L2两端电压比它的额定电压高得多,使L2烧坏并发生断路。
3.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
到的浮力跟液体深度无关(有关)(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
力并记录数据,再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并记下对应的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计算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所受的浮力并比较,如果不同深度处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深度无关,反之则有关。
4.1)答案如图7所示(2)70cm
3
没有用放入铜块后水和铜块的总体
积减去最初水的体积(3)可行 答
案不唯一,如实验中要让平行光尽量与透镜的主光轴平行;实验中要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清晰的光点时,才停止移动光屏等。
(编者费松林统筹柳冰)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