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她是《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核物理专家,中国绿卡第一人美国女科学家中国养牛62年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0-06-21 00:18   https://www.yybnet.net/

寒春女士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寒春和长子阳和平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寒春说:“我对我的一生很满意,没有遗憾”

18日上午 10点,中国绿卡第一人寒春女士追思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举行。

6月8日凌晨,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 89岁。至此她已在华养了62年的奶牛。7年前,她的丈夫阳早在北京去世。

阳早、寒春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寒春逝世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发唁电表示哀悼,并对寒春在奶牛业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为信仰“诀别”核武器

寒春1921年生于美国,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

来华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专家,与杨振宁是大学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

然而,投放到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炸伤了她的心。从日本带回的实况影像和照片,令她震惊。“那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血。”她感到被欺骗了,没有所谓“最高尚的纯科学研究”,科学技术被什么人来用很重要。她对“美帝国主义”很失望。

“知道了不要什么,却还不知道要什么。”1948年,受到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寒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辗转来到了中国。

当时,寒春的哥哥寒丁和他的同学阳早受到斯诺《西行漫记》的影响,已经到了中国的延安。从他们的来信里,寒春得知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事,她对“白毛女”很感兴趣。

寒春说,在陕北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尽管物质条件匮乏得几乎是一穷二白,但是精神很充实,心情很愉悦。“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与人之间很平等。”

寒春渐渐感到,她找到了想要的东西,一种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949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寒春和阳早结为夫妻,并从此追随“美国佃农”、康奈尔大学农牧专业毕业的丈夫养起了牛。

寒春和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

1955年,他们又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并在这里度过10年时光。让新中国的第一代儿童喝上了他们生产的牛奶。

曾有人提议她参加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寒春拒绝了:“共产主义不需要原子弹,但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上牛奶。”

把研制原子弹的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

1982年,阳早和寒春都在位于北京沙河镇小王庄的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机试验站奶牛场从事牛群饲养和改良工作。经过20年的经营,小王庄以优质、纯净、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2003年,每头牛的牛奶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寒春的家离奶牛场约五分钟的路程。20多年里,寒春每天早晨都要巡视牛群。不管刮风下雨,早上不吃饭也要到牛场去转一转,跟牛说说话,把发现的问题写成字条放在有关人员的家门口。

奶牛场里一共700多头牛,每一头牛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拥抱亲吻它们,用英文与它们交谈,她把手伸入小牛的嘴里,任由可爱的小家伙吮吸手指。

许多和寒春合作过的人都说,她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阳早曾笑称,她就像一台“推土机”,无论科研遇到什么困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寒春说,养牛不仅是她的事业,也是她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方式。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说,60多年来,寒春和阳早耗尽毕生精力主要做了两件事: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奶牛场的几乎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寒春夫妇的智慧和心血。寒春负责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她和阳早负责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国实验项目”在全国许多奶牛场推广应用,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奶牛饲养机械化。

要想享受就不来中国了

寒春的家,在北京郊区的昌平区小王庄农场,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常见的红砖平房小院。

曾经,不少人对这个小院的简陋印象深刻。墙体年久失修,家具基本来自上世纪60年代,这似乎与寒春和阳早双双享受国家副部级待遇的级别不大相称。一张用两堆砖头和一块木板搭成的书桌,寒春用了25年。

“要想享受,就不来中国了。”她最看重的是,不能搞特权主义。直到2007年,农机院的领导多次劝说,“现在大家都改善了,您年纪也大了,不能还住漏雨的房子。”寒春才勉强同意简单装修。

但屋子的陈设依然奉行简约主义,内院的门框和过道的弧形门略带一点西式风格。客厅里,一套竹沙发,两张木桌,几个书柜。最引人瞩目的是,电视背后的墙上有一幅内容为“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的油画。角落里的挂历也以毛主席为主题,书柜里的书名出现得最多的还是“毛泽东”三个字。寒春认为,毛泽东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毛泽东思想确实为全人类找到了一个可行的道路。那也是她和阳早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

我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要回美国

寒春的两儿一女都出生在中国,1976年前后,三人相继赴美。她的二儿子阳建平说,“若在这个世界上找出像父母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比较难了。”

2003年12月25日,丈夫阳早因病去世。在讣告上,有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是寒春执意添加上的。寒春解释此话:“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而来的。”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当这名83岁高龄的老人出现在出入境管理处,有记者问她,“您有没有想过回美国?”她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话,笑着回答,“我生活得很好,我和我养的牛在一起生活,为什么要回美国?”

2009年春,88岁的她对记者说:“我对我的一生很满意。没有遗憾。”

今年6月6日晚上9点半,寒春腹痛难忍,被120送到了306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无法确定病情,于是在7日的凌晨3点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寒春一直待在急诊室,在早上8点医院上班后,才开始做了第一个检查。医生依然无法确定寒春的病因。

下午5点,她终于住进了急诊室旁边的观察室。可1个小时不到,突然病情恶化,陷入昏迷。8日凌晨3时,经抢救无效逝世。

一直陪伴她离开这个世界的司机老赵说,老人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话,但她叮嘱他说,让他早点赶回去,看看农场。

延安岁月

在延安结婚

1949年,阳早和寒春在延安窑洞里成婚。陕北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却在斗争中尝到了工作与爱情的欢乐。一次,阳早要过生日了,按照美国的习俗应做一个大蛋糕,再插上蜡烛。可是那时候陕北哪里会有蛋糕,于是寒春用黄土捏成一个特大的双层蛋糕,刻上细花儿,看上去和真的一样。没有蜡烛,就插上小木棍代替。

●帮助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

在延安的瓦窑堡农具场阳早和寒春用废弃的弹头帮助农民们制造生产工具,她和大家一起把铁从烧红的炉膛里拿出来,一下一下打成零件,就是在这样纯手工的操作下,阳早和寒春帮助中国制造出了第一台编草绳机、第一台播种机和第一台铡草机等,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952年,寒春还在内蒙古养牛,怀孕7个月的她就要生孩子了。当时,正值在北京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和平会议”,宋庆龄提出要寒春参加。寒春说:“参加会议的时候,我就讲了我如何离开核物理实验室,如何放弃原子弹工作来到解放区工作。”

物理学家变成了畜牧专家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的露面,让美国媒体知道了寒春在中国,1953年7月,美国的《真相》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文章说在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费米的实验室里工作的女物理学家琼·辛顿(寒春的原名)此前突然失踪,这个年轻的物理学家曾在20世纪40年代参与过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曼哈顿工程”,掌握了很多机密。

文章怀疑琼·辛顿和丈夫到了中国之后,向中国透露了美国的核秘密。事后证明这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猜测,这个曾经参加过“曼哈顿工程”的年轻物理学硕士的确在1948年到了中国,但从那时起她的身份就从物理学家变成了畜牧专家。

新闻推荐

新闻快递韩国恢复开城工业园区工厂建设

韩国政府10月11日决定,恢复因“天安”号事件而中断的开城工业园区内工厂建设。韩国统一部当天表...

相关新闻:
旅游路上寻年味2013-01-31 22:01
猜你喜欢:
评论:(她是《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核物理专家,中国绿卡第一人美国女科学家中国养牛62年)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