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祈福纳祥的莱阳灯碗

来源:烟台日报 2011-03-12 18:43   https://www.yybnet.net/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通常称作灯碗,是当地农民流传甚久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莱阳豆面灯碗的习俗,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内容和形式上极为丰富,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现在已被列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莱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有做灯碗的习俗。所谓灯碗,就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面塑,上面插上灯芯,浇上花生油,点燃了放在家里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寓意。这种流传于民间的习俗活动,实际上是集传统的祭祀、祈愿于一体的活动,它源于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和崇拜,对命运的忧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莱阳豆面灯碗的习俗,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内容和形式上极为丰富,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现在已被列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碗习俗的历史渊源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通常称作灯碗,是当地农民流传甚久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十二月灯,盏内放食油点燃,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多少来占卜来年十二月的旱、涝情况。这在一二百年前,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康熙年间《莱阳县志》记载“又做面盏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也就是说在康熙年间,莱阳就有面制灯碗了。在莱阳有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说,故事是这样说的:相传古时姜子牙封神,所有的神封过之后,却发现忘记封自己,姜子牙只好封自己为正月十五元宵夜灯神。这天晚上,姜子牙看到世间哪里亮着灯,就到哪里去解决问题,无论是祈愿还是告状,逐一加以审理,若时间来不及,便等来年的元宵节接着办理。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与元宵夜花灯烟火原是一体的,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史料记载,汉文帝曾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当时为了弘扬佛法,在这一天宫廷和寺庙都要“燃灯表佛”,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正月十五挂花灯”。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宋代就更加重视元宵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民间用面塑造花鸟、鱼虫祭祀,做贡品等”。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也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山西《澄城县志》曾记载“正月十五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

灯碗习俗正是从元宵节花灯、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只是在莱阳,正月十五的主角也是灯,不过不是扎制成的花灯,而是用豆面捏制的灯碗,屋内庭院各处都放上点燃的灯碗,到处都在一片吉祥之光中,好似作法避邪纳吉驱灾除百病之象。如今,花灯烟火已跳出了山沟,进入官方组织的专题活动现场,而豆面灯碗作为农民心灵的寄托,依然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悄悄地在每家每户生存着。

灯碗习俗的形式内容

莱阳豆面灯碗以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豆面为主要原料,制作成形态各异的灯碗,并通过做灯、送灯的形式,托物寄情,寓意丰收喜庆,祈福美好生活。

捏灯

莱阳豆面灯碗是以黄豆磨成的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油掺和豆面揉成面团,加油后的豆面很有筋力,所以灯碗能够做得十分精细,而点燃后能透出黄金色的光晕,也叫“金灯”。普通简单的灯碗不改变面的本色,但用于供奉祖宗家谱和喜庆用灯,则多采用色面制成。色面是将蔬菜汁或颜色直接调和在豆面里反复揉和,直至成为面的本色。所用色以大红、大绿、黄色为主,其它色彩则作为点缀,整个是一派大富大贵的调子,好像古埃及人在制作好了的雕像上加色彩绘一样。

制作豆面灯碗,先把要捏制的各种灯的胚胎粗加工成雏形,然后利用梳子、剪刀、绿豆、火柴棒、竹片、硬币等作为工具,进行局部的精细加工,像猪的头、龙的鳞、刺猬的眼睛等等,整个捏制过程随意性很强,基本上是边创作边制作,一气呵成,作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最后用火柴棒缠上棉花做灯芯,插在灯碗上,一盏可爱的豆面灯碗就做好了。

送灯送灯是极为恭敬的,整个送程默默无声,除了必要的念词和招呼之外很少说些无谓的话。当家的盘坐在炕头抽着烟袋,眼看着儿子从老婆手里送出去一盏盏灯碗,婆娘们则忙碌地倒油点灯。实际上从正式送灯开始,整个气氛已经染上了神圣的色彩,人会不由自主地恭敬起来。

灯碗习俗的活动内容都与人们所忧患的现实生活和感情紧紧相连。送灯的顺序一般总是从灶王爷开始,这对以食为天的农民来说极为重要,接下来是将神虫灯放入粮囤面缸,送看场佬灯去场园,再依次将马、狗、猪、鸡送出……属相灯从来不可少,尤其对老弱病残者显得更为重要……当夜色逐渐浓厚时,孩子在父亲的带领下,往自家的祖坟上送灯,送灯时很少哭泣,据说正月十五,已逝去的老人或长辈喜欢安静。父子两代轮流对地下的先人说着悄悄话,无论是感恩、祈愿还是喜悦怨恨都要告知地下先人,以达到天随人愿的纯朴之心。

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农民祈愿的一种活动形式,而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农耕特点,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是其它民俗活动不能替代和涵盖的。

豆面灯碗的花样繁多,常见的有十二属相灯、十二月灯、看场佬灯、福禄寿禧灯、灶王爷灯、家禽走兽灯等二十余种,各包含着不同的内容,譬如捏一盏狗灯放在大门口,能够看家护院,确保平安;将马灯放进马厩则意喻来年马壮无恙;点燃猪头灯则寓意猪肥满圈;圣虫(蛇)灯放在窗台上,能够百毒不侵;点燃十二月灯,视火花的大小占卜来年十二月的兴衰,灯盏灭后盏内余油多少则预示着来年十二月的旱、涝情况。一些抽象的内容,如福禄寿禧等,则用相应的动物和植物来代替,取其谐音或取其形体象征,蝙蝠灯取谐音喻福;喜鹊灯取谐音喻喜;鸡灯则意喻吉祥;求生育用莲子灯,取多子之意等。

除上述常见的内容外,各家还有各家的隐衷,家境贫弱一些的往往多做虎灯、天狗灯,虎寓强大,天狗放在门前则可御侮,天狗口叼元宝,又有得“天财”的意思。有的要照家庭成员的属相,给每人捏一盏属相灯,祈祷家人能健康长寿;也有的会捏制全部的十二生肖灯,一同点燃,寓意家庭能家丁兴旺。经常闹虫灾的农户,则多做金蟾、青蛙,将它们放在田间粪堆上,希望来年无虫害。还有些灯碗的内容寓意很多,可表达多个意思,不同的地点环境,所用灯碗的含义也不同,如鱼灯就包含了有余(放于粮囤)、洁净(放于水缸)等意。

同时,送灯习俗还包含着它特有的诗意性。如:送灯时就唱着这样的歌谣“照照锅台前,蝎子不蛰老娘烧饭;照照炕头,蝎子不咬老头;照照窗台,蝎子不蛰小孩”。送看场佬灯时绕场正转三周,倒转三周,边走边唱“看场佬,满场跑,打的粮食吃不了,看场佬,满场转,打的粮食吃不繁(完)”。

灯碗的传承和保护

灯碗习俗是莱阳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传于辖区内的十几处镇街。俗语说“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灯碗习俗的发展。其中,照旺庄镇、万第镇、沐浴店镇、谭格庄镇、团旺镇因活动规模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影响力,被公认为莱阳豆面灯碗习俗的代表。

董翠玉是莱阳灯碗习俗过程中的参与者,1944年生人,照旺庄镇西陶漳村人。她自幼喜爱灯碗制作,四、五岁就跟随母亲学做小鸡、小燕等面食,15岁时正式开始学习灯碗制作,并全面掌握灯碗习俗的全部过程。她做的十二生肖灯碗栩栩如生,造型逼真;做的水果、花、鸟、鱼、虫,可以以假乱真,成为莱阳远近闻名的人物。多年来,她传授本村、本地、外地求学的人数五十余人,1987年烟台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正月十五闹花灯》,她作为灯碗制作者和民俗顾问参与了拍摄工作。

灯碗习俗是莱阳人民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节日和生活习俗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造型不同的灯碗与正月十五的习俗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灯碗习俗的活动内容与人们所忧患的现实生活和情感认知紧紧相连,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当民俗活动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活。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研究胶东历史、民俗、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保护好这一民俗文化遗产对于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地域文化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从中吸取有价值的内容,会为我们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提供许多珍贵素材。

目前,莱阳豆面灯碗习俗,虽然在民间流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范围正在逐渐缩小,若不及时保护传承,就会有消亡的可能。为了进一步抢救、挖掘、保护灯碗习俗,莱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灯碗习俗的表现形式、活动空间和传承等几个方面,制订了专项保护计划。在保护好老艺人的基础上,发挥她们“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人才;收集、保存灯碗和相关制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民间习俗;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灯碗习俗进行广泛宣传,重点突出灯碗习俗的农耕特色,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年轻人参与其中;利用数字化手段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灯碗习俗活动的内容,建立灯碗习俗档案数据库,真正保护好灯碗习俗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习俗融入现代生活。

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李梦尹忆军张政涛撰文/供片

新闻推荐

实现产值2170.68亿, 开发区高新技术挑“大梁”

本报讯(YMG记者李少鹏通讯员卢家傲张海)记者昨日从开发区有关部门获悉,2011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70.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5.8%,占全...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祈福纳祥的莱阳灯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