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的张旸主任告诉记者,所谓世界时,又称作格林尼治平太阳时,是根据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子午线会议的决定,以格林尼治天文台内的埃里中星仪所在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以该子午线对应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世界时。地球共有24个时区,一个时区跨15°经度,而格林尼治天文台就在0°经线上,世界时就是其他时区的地方时间的基准。
比如中国所使用的是“东八区”时间,比世界时早8小时。
张旸说,其实生产生活实践中使用的所谓时间,都是我们人为确定的,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某种标记事物运动的尺度,我们在地球上所用的时间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而一小时又分为60分钟,一分钟又分成60秒,而在秒之下还分毫秒 、微秒 、纳秒等等。这些时间单位又是怎么确定出来的呢?如果在古代,我们可能不用太为此烦恼,在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沙漏 、日晷 、铜壶滴漏等等,虽然不够精确,但对古代人来说,他们主要能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可,对时间的精度要求不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对时间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上班打卡 、赶飞机火车 、出国办事等等,都必须知道精确的时间。而在高科技领域中,比如发射卫星 、宇宙飞行等领域,更是对时间的要求精确到微秒 、 纳秒,所以对时间的计算就必须精确。
世界时是通过天文观测而获得的。根据世界时的定义,需要观测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我们抬头所见的太阳是真太阳,它以不均匀的速度运行于天球的黄道上,对应于真太阳的时间称为真太阳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时间,但它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不很均匀。为了获得更均匀和精确的时间,世界时是以平太阳来定义的。平太阳是一个假想的点,它以均匀的速度运行于天球的赤道圈上,并且严格规定了它和真太阳的位置对应关系。因为平太阳只是个假想的点而无法直接观测,实际上是用中星仪等天文仪器观测上中天的恒星而间接得到世界时。
世界时依据精度的不同又分为好几种:直接观测得到的世界时称为UT0;再加上极移的修
正(地球南北极位置的微小漂
移),得到的是更为精确的世界时,称为UT1;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总趋势是长期变慢,每百年日长增加1.毫秒,加上这种长期变慢的修正之后得到的世界时称为UT2。另外地球自转还有很不规则的极其微小的周期性变化,不规则变化的机理尚不清楚,至今无法修正。为了提高世界时的测定精度,尤其是修正极移等改正量,世界时的精确测定需要分布于全球的多个天文台进行联测并归算结果。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 10比0白辛苦 巴林队居然10比0狂胜印尼队 差点因净胜球优势挤掉卡塔尔队出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