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中国在灾害面前历练成熟和理性

来源:北部湾晨报 2013-05-13 13:27   https://www.yybnet.net/

五年前,汶川受难,举世皆悲;五年后,芦山再震,全球聚焦。回首抗震救灾历程,国际社会如今纷纷以“反应迅速”“高效有力”“成熟理性”“以人为本”来描述中国式救援的成功,赞扬中国在地震灾害应急和救援方面的体制优势。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从汶川、玉树到芦山,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这种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人记忆犹新。

无论是在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等欧美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在各国官员和专家学者的口中,都充满了对“中国速度”的赞叹之声。

从汶川到芦山,灾难的历练,使救灾队伍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中国救灾效率提升。在“中国速度”引领下,“中国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彰显,救灾援建更加科学有效、有序有力。

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中国在救援上不仅快速,而且有力。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这次救援显得“有条不紊”。面对地震“大考”,新加坡《联合早报》给中国政府打了高分,认为中国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震专家彭志刚认为,不论是汶川地震还是芦山地震,中国的救灾体系“行之有效”。德国地学研究中心专家汪荣江说,经过汶川地震,“一切显得更加专业化”。在“救灾不必到现场”“勿将震场变秀场”“切忌消费苦难”的呼声中,俄新网看到了“更多的理性”。

不仅如此,五年来“救人第一”原则贯穿始终,以人为本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日本《朝日新闻》和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纷纷关注中国领导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的重要指示,从中体味到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

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检验、一次洗礼、一次升华。自强不息,多难兴邦。在大地震颤中,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在灾害面前历练出的成熟与理性。 (丁宜)

新闻推荐

《埃及艳后》《末代皇帝》等片修复版将亮相“戛纳经典”

“戛纳经典”是戛纳电影节2004年设立的一个单元,旨在重温世界电影史上的精品力作。借助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数码修复技术,今年这一单元将推出20部经典长片和3部纪录片,其中不乏影迷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佳...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在灾害面前历练成熟和理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