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茶马古道重镇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损失惨重。这座古城全是木质结构且位置偏远,但如果多一些“防患于未然”的细节,损失惨重的灾难本可避免。在英国、奥地利等国,也有许多类似的古建筑群和历史悠久的古镇,它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呢?
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而著称,这对英国的古建筑来说是一种幸事。来到英国,许多城市都能看到中世纪的教堂、维多利亚时期的街道和雄伟威严的古堡。能让现代人欣赏甚至继续使用这些古老建筑,离不开英国在古城古迹保护方面的“一丝不苟”。
防火不仅是保护古迹的需要。对英国人来说,无论在学校、在公司或是在家,防火意识都是不需强调、自然而然的事情。正是这种深入人心的防火意识和完备的防火设施,使得英国数年来一直是欧洲火灾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当然,英国古城也有火灾的惨痛教训,最让人痛惜的就是1966年的伦敦大火。源起于一家面包店的火苗趁着风势迅速蔓延到伦敦城大部地区,大火连烧4天才被扑灭。这场火烧毁了包括不列颠尼亚城墙在内的许多中世纪伦敦城建筑,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也受损严重。
建筑密集、古迹众多,火灾轻易就能造成惨重损失,因此这场大火足以让人刻骨铭心。自那以后,伦敦进一步完善了防火措施。
如今,不论是古建筑还是新建筑,英国的防火设施标准都近乎苛刻。比如其灵敏度极高、且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安装的防火报警系统,以及任何建筑内都能见到的防火门,这些都是防火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到英国的人一定会对许多建筑内一道道的防火门印象深刻。的确,由于强调防止初期火势蔓延,英国十分注重防火门的设置。在学校的楼道等许多地方,防火门甚至多到让人觉得没有必要,消防栓更是随处可见,而正是这些看似繁杂的预防设施,能在危急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伦敦不仅有自己的“消防周”,专门宣传和普及防火知识,许多学校和单位还时常组织防火演习。记者刚来伦敦工作的第一周,就赶上隔壁一栋建筑内某家公司的防火演习。防火警报响起后,员工们秩序井然地来到楼下空地、清点人数,一切都显得十分熟练和自然。
在英国,古城保护的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切实影响着城市规划与建设。正如伦敦巴特莱特建筑规划学院院长米歇尔·考林斯教授曾对媒体所说,古城保护和建设的和谐统一,是城市规划部门的首要任务。早在19世纪,英国就兴起了历史文化遗产立法运动。自那之后,《古迹保护法令》、《城市规划法令》、《古建筑及古迹法令》、《地方政府古建筑法令》等多部专门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法律形式明确、细致且全方位地确定了古城古迹保护的政策措施。这些看似“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为英国的古城古迹提供了无形却又最为坚固的保护。
□据《国际先驱导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说,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将于17日至20日访问朝鲜。华春莹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刘振民此访是应朝鲜外务省邀请。访问期间,他将与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