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地处偏僻的农村,部分学生认为父母亲读书不多,却照样可以生存,从而产生了读书无用和厌学的心理。近几年,随着打工族队伍逐渐庞大,“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由于他们没有固定的监护人,学校、家庭无法有效沟通,致使他们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成绩普遍不理想。“留守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养成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人际关系冷漠、自控能力差等不良习惯。部分学生虽有父母在身边,可爸爸妈妈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孩子原来有上进心,但是父母对他的上进心不屑一顾,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并向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想办法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
一、兴趣培养
小学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可以利用集体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上的新颖、生动和多样性,吸引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
二、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工作中的一种辅助方法。表扬能起到发扬学生优点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后进生对表扬的反应比对批评的反应更要强烈些,哪怕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三、心理行为训练
我们应该对学生心理行为训练。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训练方法,比如“暴躁冲动”的学生需要训练“冷静沉着”,“内向羞涩”的学生需要训练“活泼大胆”,“表情生硬”的学生需要训练“笑容可掬”,“粗技大叶”的学生需要训练“细腻缜密”,“粗俗放纵”的学生需要训练“文雅谨慎”,“孤僻愁苦”的学生需要训练“热情豪放”,“声音细小”的学生需要训练“语言清脆”,“固执执拗”的学生需要训练“和顺服从”。让学生和老师亲近,和社会亲近。
四、加强家校联系
经常和家长联系,就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给予指点。如果学生的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人能用自己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去影响孩子,对孩子就会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合理要求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既感到慈母般的爱,又感受到严格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才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教育家陶行之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待这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更要充满爱心、耐心。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老师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缺点”,用爱心唤回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把那些暂时的“顽石”化为一块块璞玉。
(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校区 李绍林)
中小学教师论文
如何面对缺乏上进心的学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莲)10月18日,记者从“攀枝花市民幸福指数调查”课题组获悉,课题组现已在攀钢等18个调查点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600份。统计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建设幸福攀枝花充满信心。...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