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兵
2014年2月20日,东区枣树坡社区老年活动室。室外,攀枝花下起了少有的春雨;室内,一场关于社区文艺队日常工作的总结讨论热烈进行。一小时里,到场的五位骨干对各自负责的内容进行总结、规划,期盼向心中的文艺之“最”迈进。
成立于2002年的枣树坡社区文艺队,经历十二年发展,如今每年都会受邀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刚刚过去的2013年,他们的演出预约甚至已经排到了年后,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他们也许不是最专业、最优秀的,却用他们的酸甜苦辣累展示出文艺的“群众范”。
“我们有能力演专场”
今年80岁的张锡文是这个团队的领袖,队员们都称他为“总导”。“退休前就在单位工会工作,负责文艺宣传演出活动这一套。”谈起文艺工作,张锡文脸上泛出怀恋与兴奋。
2002年,退休8年之后,“总得干点什么,不能坐着混日子”,于是张锡文决定招兵买马成立“枣树坡社区文艺队”。于是在他的团队名单中先后出现了卢春花、唐开来、申晓燕、张尚秀、李秀华等名字,这几位也渐渐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现在的枣树坡社区文艺队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35名成员中年龄最小的有35岁,最大的80岁。团队中,舞台布置、后勤、器乐、舞蹈、歌唱等人才应有尽有。节目内容包括民族舞、古典舞、健美操、独唱、合唱等诸多门类。
“我们得有能力演专场”,这是骨干之一、擅长器乐的唐开来的看法。从后勤到会场布置再到文艺人才应有尽有,他们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也使得文艺队的演出总是有条不紊,颇受好评。
“我们自力更生”
2月20日,记者来到枣树坡社区老年活动室。旱船、鱼、贝壳、推车、大头人、毛驴等表演道具堆满了屋子的另一头,色彩艳丽,形象逼真。记者问道,“买这些道具肯定得花一大笔钱吧?”
“这全都是我们自个儿动手做的”,张锡文笑着答道。根据节目的安排,需要什么道具就自己先画草图设计,然后统计出来需要什么材料,队员们再从自己家拿材料过来。红布、废纸等等都是他们做道具的材料。
这只是枣树坡社区文艺队自力更生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这支队伍的组织者们还时刻关注国家政策、了解文艺事业发展现状,好让团队不落伍。平日,每天晚上队伍都会在社区的广场等地进行舞蹈、歌唱等排练,这既为演出做了充分的准备,也丰富了队员们的文化生活。
“作为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队伍,面临的困难当然会更大。”张锡文进一步解释道,困难主要集中在经费方面。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文艺队逐步尝试探索经营方式,演出方式包括以政府为主的政府宣传文艺演出,以企业为主的节庆日文艺演出,以及以私人为主的庆生等文艺演出等。“能挣点钱,但和队伍必须要花钱买的服装道具等开销比起来,仍然是捉襟见肘。”张锡文说,但他对团队自力更生的能力充满信心。
“都是自己人”
“工作上大家都是有啥说啥,私下我们也都成了好友、忘年之交。”张锡文说他很感谢团队的每一个人,也很高兴看到团队如此和谐。
他举了例子说道,“平日,只要哪家有人生病或者遇上事,队员们都会自发组织去看望,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有时布置舞台弄得比较晚,队里的其他队员也会将自家煮好的饭菜送过来。”
队员年龄越来越大、演出的经费不足……虽然队伍面临的困难不小,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继续演下去”。张锡文说,文艺这个活儿就是要有毅力和热心,只要用心做下去,总会有回报的。
团结就是力量,这也是这支民间文艺团队得以十二年不衰的重要原因。
“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自己人。”张锡文和其他几位骨干相视而笑。虽然他们之间的年龄跨度有40年,但这一刻,为了队里,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雨佳)2月20日,市政协八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在攀枝花会展中心召开。市政协主席单荣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赵勇、庞向东、伍维根、何群、吴文发、刘德顺、马晓凤、周治端出席会...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