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市中心广场一带“贸易中心”的地位,隐隐有被炳三区取代的趋势。从我的直观感受来看,沃尔玛一线的繁华程度已经超越了市中心广场。
但在我心中,“攀贸”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攀贸”的全称是攀枝花贸易中心,是上世纪80年代攀枝花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位置就在现在市中心广场斜对面,几经变换,现在叫“摩尔盈盛”。别看层数不多,那时候可是一道风景,逛“攀贸”就像现在逛公园一样,是攀枝花人周末最主要的活动。
说是风景,是因为相对于那时的攀枝花,“攀贸”的设计绝对是超前的,用现在的话叫“高端大气上档次”。其次,那时的“攀贸”招收的营业员大都是年轻貌美的少女,可谓“美女集中营”,吸引了无数攀枝花人的目光。那时候如果你能在“攀贸”找到一个女朋友,会引来无数人的羡慕嫉妒恨。因为在那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上班,“攀贸”的女孩可是相当傲气的。
我和“攀贸”发生关系是在它还未完全建成的时候。那时它还在招工,而我的女友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还是“一枝花”的级别。记得那是1984年,我还在读大三,每次假期回家,都会听到家人、朋友的提醒,无非是“那地方是招蜂引蝶之地,你要注意哦”“看紧点,别被人拐跑了”之类,让当时二十来岁的我心中紧张万分。
1985年暑假,我终于看到了“攀贸”的庐山真面貌。从倮果等了一个多小时的45路公共汽车,到瓜子坪转8路,终于来到了它的身边。那时“攀贸”已经开始营业,它的对面是低矮的邮电局,现在中心广场一带在当时还是个大斜坡,正在施工。可能是周围的对比太寒酸了,“攀贸”给我的感受是震撼的,也为女友能在这样的单位工作而自豪。
当天错过了公共汽车,只能在邮电大楼的施工场地和工人挤一个床铺。听说我是大学生,女友又是“攀贸”的,那些工人都很客气,一个工人甚至还让出自己的铺位,和工友挤在一起。
数十年过去,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攀贸”也已是徐娘半老,虽然风韵犹存,却不复韶华青春。知道“攀贸”这个当时响当当名字的,恐怕也不多了。只是在我心中,“攀贸”是永远的,因为初恋的记忆是永远的。
新闻推荐
让进城务工者融入温暖的城市“大家庭” 刘成鸣听取进城务工人员意见
本报讯(记者陈帆)3月4日,市委书记刘成鸣来到市二十七中小学建设工地,走进板房工棚,与20位进城务工人员坦诚交流,请大家敞开心扉提意见。“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也是从外地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和...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