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创新,是一个城市活力的标志,更是发展的根与魂。
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是实现改革新突破的根本路径。
发展无止境,改革不停步。以改革推动发展,攀枝花一直在路上;用创新求得突破,攀枝花一直在实践。攀枝花近50年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是改革发展的生机所在、活力所在。改革创新既承载着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也温暖着每一个攀枝花人具体而微小的平凡梦想。
当前攀枝花发展处于攻坚期,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冲破瓶颈,实现新跨越是当务之急。表面看,我们目前面临的发展问题是外需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则是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发展困境和老工业基地深层次矛盾的凸显。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要靠创新体制机制。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推进改革,光有干劲和愿望还不够,还需要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省经济追赶跨越,拥有“国字号”招牌的攀枝花如何发力?现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适应国有企业调整改造和自主创新,改革方案如何着手?金融与产业融合乏力,产融结合的大文章该如何立意?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原动力不强,该如何深挖潜能?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如何增强民间投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些亟待破解的难题,需要我们强化问题意识,以创新精神直面最突出的矛盾;需要我们善于集成创新,以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凝聚改革共识,寻找破解难题的良策。
以创新精神直面体制机制弊端,要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推出新举措,取得新突破,以点带面,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迅速增强发展活力,催化内生动力,形成“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的良好局面。我们要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要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通过深化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改革,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补齐全面小康短板。要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汇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要不断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各方面创新创造活力。同时,按照“该放的放开、该扶的扶好、该管的管住”这一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要坚持顶层设计,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区县、部门、行业大胆试、大胆闯,从实践中找思路、创新路、出经验。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气象。只要全市上下聚力同心,树立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墨守成规的暮气,定能在“险滩”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开创发展新境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潇实习生邢立丹)今年8月8日是攀枝花市第七个全民健身日,记者近日从市体育局获悉,8月份,攀枝花市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踊跃报名。据了解,今年全民健身...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