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攀钢矿业公司设计研究院迎来“开门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院在今年全面实行合同管理制后,首次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连续三个月完成利润指标!”4月5日,矿研院经营管理科主任刘宗贵举着报表兴奋地说。
得知这份刷新历史记录、创历史最好水平的不菲成绩,该院86名员工在短暂兴奋之后,随即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逼着自己拼命奔跑
自年初全面实行合同管理制后,“新兵蛋子”朱川折腾自个的“疯劲”更加严重,白天不是缠到科室里老师们问东问西,就是粘着指导老师往现场跑,下班更是不准点。
去年8月才从攀枝花铁矿调入矿研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室的朱川,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异地恋情,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逼着自己多学多做快速提高工作能力。他激励自己说,“在抱怨钱少之前,先努力让自己值钱。”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逼着自己拼命奔跑的何止朱川,第一次作为项目主要设计人员的邓会镜亦是一个对自己下“狠手”的主。
“老婆,不好意思,这周我又不能上会东来看你了……”3月21日下午,忙着绘制工程设计图的邓会镜硬着头皮拨通了老婆的电话。听到电话那头小鑫轻轻的叹息声,一种愧疚之情涌上心头。的确,新婚才5个月,就因自己想高质量、高水准完成自己第一次负责的设计项目,而放了老婆好几次“鸽子”。时常加班、开会、跑现场,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背后,都是数十张甚至上百张的图纸,每张图纸的背后都是数次的跑现场、讨论、修改再修改。邓会镜2015年才从学校毕业,虽说有硕士文凭,但实战经验完全属于起步阶段,想首次操刀的设计工程完美无缺,于是逼着自己下更多的苦功。
总想遇到更好的自己
矿研院新入职的“菜鸟”在拼,中坚力量在搏,科技硕果挂满枝头的科室主任们更是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向更高的科技山峰挺进。
“要是有分身术就好了!”用科研设计成果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徐继业,已把自己忙成了“超人”。4月1日,从外地取经刚一回来,顾不上休整,他就心急火燎带着同事上白马矿对采、运、排三个环节再次进行“会诊”。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室主任赵永顺,总是渴望全科室人员在工作能力上能够“齐步走”,为了更好的进行传、帮、带工作,他总是在人前人后狠下苦功逼自己成为地质、水文、岩土等多方面的行家里手。同时,为了促使新人快速成长,3月31日,科室刚高质量完成19个项目,他又在本科室进行竞标工作。“这个防洪应急项目,谁能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没容大伙喘一口,他又立马“鼓动”科室11名技术人员来竞标。
“超越自己”已成了所有矿研院人的共性。全国职工自学成长先进个人夏禄清,目前已是矿研院的技术总监。他总想遇到更好的自己。他时时刻刻把尽量减少采场地质灾害的发生、排土场安全经济排土、尾矿堆存接替库正常衔接等科研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他渴望在当代科研人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把马家田尾矿库的尾矿全部利用起来。
态度决定成败,拼搏成就自己。86名拼搏到感动自己的矿研院人,用双手和汗水,令矿研院华丽转身——彻底告别了费用单位的称号,成为公司的创利单位,在实现首季开门红之际,他们享受到了奋斗者才能拥有的尊严和快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攀钢矿业公司设计研究院迎来全新的管理模式——科研、设计、勘察全面执行合同管理。离开“费用单位”的行列后,曾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闷头钻业务的那群“书呆子”,是如何在残酷无情的市场博弈中杀出血路,赢得了尊严与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记者近日从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抓政策、抓项目、抓资金”的工作思路,攀枝花市在2017年省级内贸流通服务业发展项目申报中,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助力仁和区入围20...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