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黄明安出生在辽宁海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于上世纪70年代来到攀枝花,支援三线建设。
小时候,父母总对黄明安说:“做人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问心无愧,咱老黄家的人就讲究个实在。”在黄明安的记忆里,父母不爱张扬、生活俭朴,待人热情和气、真诚相交,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黄明安记得,家里的一个抽屉里,珍藏着父亲黄德山被评为“攀枝花市先进个人”,母亲马凤娥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证书。那一方空间,让幼小的黄明安和弟弟黄明涛心生崇敬。
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兄弟俩感受好家规的熏陶,把“做实在人,干实在事”作为一生的准则,努力践行。
爱岗敬业立战功
参加工作后,黄明安先后在攀枝花市日杂公司、攀钢初轧厂、攀钢轨梁厂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直到退休前仍是轨梁厂万能轧钢作业区预装班班长。一线工作劳动强度大,遇到抢修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是常事,但黄明安始终铭记父母的教诲,诚恳待人、踏实做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工作期间,黄明安负责实施了公司和厂级技术革新及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30余项,多项建议获得公司科技进步奖、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奖、“银点子”奖,为攀钢创经济效益千余万元。
2006年,针对从国外购买的轧辊轴承使用到一定辊径后,就自行报废不能再利用的实际情况,黄明安通过查看图纸、现场观察实物和认真分析,独立设计制作了一套“万能生产线轴承拆除装置”,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和国内轴承拆除技术的空白,使轴承使用周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延长了三到四个周期。该技术获2006年攀钢集团公司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奖,并于2010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05.4万元。
忠诚企业常感恩
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黄明安却没有骄傲,反而更加谦虚。
“不做对不起企业的事,常怀感恩之心,”是黄明安恪守的准则。当他成为“攀钢英杰”时,不少“挖墙脚”的人闻风而至,都想把这位“身怀绝技”的高级技师招致麾下。高薪的诱惑,没有让黄明安心动,因为他始终谨记着父辈教导的“实在”二字。
当攀钢遭遇生产“严冬”时期,降成本工作压力巨大,黄明安身体力行带领同事从点滴抓起,在班组员工中倡导合理使用看似不起眼的煤油、破布、包装木材及塑料布等辅助消耗材料;建立班组机旁备件台账、轴承清洗台账、材料备件消耗台账、设备运行台账等,使班组降成本工作和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言传身教倡家风
黄明安不仅将“做实在人,干实在事”的家规践行在工作中,也经常向女儿灌输好家风。受父亲的影响,女儿黄丹毕业后也来到攀钢工作,作为“攀三代”,身在“劳模之家”的她虽是独生女儿,却简单朴素、踏实上进。由于工作能力突出,黄丹入厂不到两年便被调到攀钢集团公司机关工作。
在黄丹的记忆中,她从小就接受父亲“做实在人,干实在事”的教育,现在自己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也将把上一代传下来的家规传承给孩子,并且子子孙孙地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谭建红
黄明安家庭的家规:
做实在人,干实在事。
“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没有今天的我。”4月27日,58岁的黄明安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最大的幸福是自己有一个幸福、和睦、正能量的家庭,最大的收获是父母长期以来灌输的“做实在人,干实在事”的家规,使他受益匪浅。
说起黄明安,很多攀钢职工无不竖起大拇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头顶十余项光环,让他备受瞩目。因为一直秉承“做实在人,干实在事”的家规,从1991年到2014年退休这20多年里,他一直是攀钢英杰、标兵的代表,他所带的班组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殊荣。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推荐
“快递+电商+农业”协同发展攀枝花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讯(王丹丹记者吴禹涵)日前,记者从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攀枝花市将大力推动“快递+电商+农业”协同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攀枝花市邮政、商务和粮食、农牧三方将加强沟通和联系,统...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