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开幕。当天,攀枝花主题展馆人头攒动、人气爆棚,游客在这里饮三道美酒、学苴却砚制作工艺、品国胜茶、吃油底肉……感受攀枝花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攀枝花主题展馆非常醒目,展馆门口被一幅巨大的新山梯田展布所包围,6位傈僳族姑娘扛着三根竹竿,游客们在此喝下三道美酒,在音乐声中步入展馆。展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钛雕和钛产品,一件件高大上的钛雕,还有精美的钛杯、钛勺等钛制品,令游客赞不绝口。
再往里走,就是闻名遐迩的苴却砚了,一方方精美的砚台摆放在展台上,吸引了游客的眼球。有的游客按捺不住好奇心,在苴却砚名师的指点下,操刀体验苴却砚制作工艺,切身感受苴却砚的技艺魅力。
要说傈僳族的非遗文化,除了“三道酒”风俗外,傈僳族织布技艺也是十分了得。一丝丝、一卷卷,在傈僳族妇女的巧手下,织布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衣服或者一个个精美的挎包。众多游客在这里驻足,既长了见识,也看了热闹。
当天,攀枝花展馆里的油底肉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截至当天下午,袋装标价分别为35元、38元的油底肉共卖出了100多袋。“油底肉肥而不腻,又香又醇,买回去让老人品尝品尝。”来自成都的胡先生一口气买了5袋,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展馆。
(本报成都6月10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毛道林记者徐杨)6月2日下午,仁和区公安分局大和中路派出所南路辖区社区民警走进四十九公里小学,与学生家长一起交流如何正确教育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交流课上,民警向学生家长讲解了家...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