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捷克首都布拉格,许多人一眼便能发现件有趣的事——城中每户门旁都挂着两个门牌,一个蓝色的,另一个红色的,无一例外,两个数字之间却又毫无联系,叫人看了有趣却又费解。
仔细了解之后,发现两个门牌有着不同的意义。蓝色的那块门牌,类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用法,指的就是房子在这条街道上的位置。而红色的那块门牌,可就十分特别了。布拉格是座古老的中世纪城市,最早的区域就是雄踞在伏尔塔瓦河畔的城堡区。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城市渐渐向外围扩展,规模越来越大,于是,市政当局就根据时间的先后挂上了这红色的门牌。这样,每建设一座新房,就按顺序标上新的号码,这就相当于给整座城市排了个队。
获悉这个答案时,猜测了半天的我们不免吃了一惊。此后沿着湍急的伏尔塔瓦河向城堡方向漫步,看到每栋房屋红色门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大家心里都十分崇拜。尤其是当两位数字以内的门牌频频出现时,说明这些都是来自中世纪的古屋!而那座以“1”命名的,捷克民族最古老的源头,正是不远处巍峨耸立在日光下的庞大城堡。
城堡旁的黄金小巷也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走在碎石砌的,只有两米来宽的小路上,我们恍若穿越到了中世纪。两旁的小屋一间挨着一间,色彩绚烂。这里曾是为王公贵族打造金饰的炼金工匠居住的地方,故而得名“黄金小巷”,如今的声名却和壮丽的皇宫不相上下。其中最最出名的一座小屋被漆成了天蓝色,门楣上用油漆写着数字“22”,这正是作家卡夫卡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小屋里,卡夫卡完成了以布拉格城堡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城堡》。
关于布拉格的门牌号,还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1968年的一天,前苏联军队大兵压境,不费一枪一弹,轻轻松松地占领了布拉格的战略要地,把首都布拉格控制在苏军手中,此后迅速分割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面对苏军的侵略,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展开了各种斗争。地下电台号召首都人民把布拉格变成“有人的无人区和地理上的盲区”。于是,布拉格掀起了一个“无名化运动”。人民自发地摘去路标,修改路标上的方向;另外,还将两块门牌统统卸掉,或者用油漆涂抹去数字。这样,苏军初一进入布拉格,就像来到了一个完全没有地标、没有方向的陌生地方,让其军事行动大大受挫。
听完这些有关门牌的故事,我们好奇地询问导游小姐,如果在信封上只写了红色的门牌数字,不写蓝色的门牌数字,信能不能投进目的地的邮箱中呢?导游小姐笑着说,当然是可以的,只不过要比写上街道名称和蓝色号码要慢一些。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佩服捷克人对传统的重视。城市需要不断地拓展,旧文化的实用性不可抗拒地越来越低,但是,我们何妨留给它一块值得纪念的位置呢?况且,这个位置不过是一块门牌的大小而已。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自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入户登记以来, 土门墩街道2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实地勘查,坚持从细节入手,确保做到不重不漏。许鸿翔、张...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