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0月21日,90岁高龄的刘桂芝老人在康乐养老院和其他老人聚在一起打牌、看电视,告别了独居生活的她格外高兴。为了使城市“三无”老人和“五保”供养对象能够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今年,城关区政府全面启动“爱心护理”工程,将有意愿去养老机构的“五保”、“三无”老人送进民营养老院颐养天年,这也是城关区政府今年“民生改善打硬仗”的内容之一。
为使“爱心护理”工程顺利开展,城关区民政局前期对各街道办事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身份逐一进行核对、摸底,对辖区内的养老机构进行逐一考察,最后确定1家符合条件的养老院承担,并制定了《城关区“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入住养老院协议》。所需经费由城关区政府全部承担,由城关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村)委会与老人分别签订协议。
原租住在五泉南路185号的刘桂芝老人,已有90岁高龄。老人没有子女,只靠392元的低保金独自生活。在入住养老院之前,老人的生活虽然由社区的志愿者和邻居抽时间帮忙照顾,但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大家还是很担心老人的冷暖和安全问题。城关区启动“爱心护理”工程后,社区取得老人同意,与她签订了愿意去养老院的协议。到养老院当天,那里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迎接她,为她整理床铺、晒被子、购买日用品,很快老人就和其他老人熟悉了,整天说说笑笑的,非常开心。“这地方挺好,有吃有穿,又有人聊天,谢谢政府,谢谢大家!”刘桂芝老人说。
目前,像刘桂芝这样入住民营养老院的困难老人已有14名。在养老院里,老人们的生活非常丰富,大家聚到一起,打打牌,晒晒太阳,聊聊天,看看电视,由专人陪同和护理,使他们过上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城关区“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使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提升了社会救助质量,保障了重点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更使得这些老人从孤苦无依到享受温馨服务,获得了精神慰藉。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5日,西固公园路东社区开展了“关怀老党员,寒天送温暖”活动。社区通过调查摸底,了解了辖区内困难党员的现状,重点慰问了7名特困党员与重病、大病党员。社区...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