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条步行街,双休日,一街人流,商铺的音响整天放着摇滚,商贩的小喇叭拼命叫喊,什么反季节服装、亏本皮鞋、出血牛仔裤……毫无新意的花招,诱惑人们掏出口袋里的钱。
那天,我正在街上漫步。忽然发现街头的报栏前不知什么时候添了一个景观——一个专心读报者的雕像。我真佩服聪明的街道管理者的创意——如果让读者和读报者雕像的雕塑人物一起浏览,那该是多么美妙的阅读环境。
然而待我走到报栏附近时,才发现近视眼造给我的错觉:那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全身似乎罩了一层古铜的色调,恰如花圃中央风剥雨淋的铜雕或者博物馆里毫无生机的蜡像。花白而坚硬的头发散乱着,扫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布满沟壑的脸所经历的风霜;他背着一捆破旧的行李卷,用一根塑料绳扎着,搭在背上。
他一手拽着塑料绳,旁若无人地阅读报栏上当天的报纸。看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报纸,他不是做样子给别人显示他还有文化,还关系国家大事。他真是在读报纸,他在一行行扫描,那副专注、认真,不会有人怀疑他是百无聊赖在这里打发时间。看样子,他似乎要在那张报纸里寻觅出个什么,好像报纸将要给他带来渴求的希望,今天,他非得要挖出这个宝贝来似的。
我揣度,到底是当天头版的要闻、社会新闻,抑或是招工广告、寻人启事,如此吸引着他?使得他对高亢的音乐和身边涌动的人流没一点觉察,像是修炼者进入了禅定状态。
可惜的是,那天我恰巧没带相机,不然,说不定,这个镜头会让我获个摄影大赛优秀奖或者纪念奖什么的。
走了一大段,我回身,他还站在报栏前,还是那么专注认真的神态;待到我走到街道中间时,回头在人流的缝隙里寻找,哦,他还一动不动地站在报栏前——像一尊雕像。
也许他将会消逝在这个城市的某一个角落,也许他会走向更遥远的地方,追寻安身立命的温暖巢穴。但,读报者的形象,却像一尊永不消逝的雕像,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新闻推荐
路面结冰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本报讯】 1月9日晚,民勤街附近一自来水管道阀门爆裂,大量自来水流到马路和旁边的早市内,加之天气寒冷,很快这里...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