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儿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们的生活中,最害怕的就是寂寞。“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一年四季回不了几次家,想和人说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12月19日,家住庙滩子的空巢老人胡芬琳诉苦说。相对于她,生活在建兰路街道王家堡社区的空巢老人们,可谓幸福多了。因为,当他们听到社区工作人员熟悉的敲门声时,她们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份被人关爱的温馨。
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王家堡社区党支部大胆创新社区服务项目,积极开展以居民自治为特色的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而针对服务空巢老人的“三声”活动,不仅激发了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的活力,丰富了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内涵,也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区的创建进程。
去年,支部成员在与居民的接触中发现,社区内有部分独居老人,他们的经济条件都不错。但老人们多数年老多病,而且子女又都不在身边。老人们普遍在心理上有种孤独感。为了能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开心一点,王家堡社区党支部组织了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员志愿者参加的为老年人提供“三声”送温情活动,把尊老、敬老、爱老带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让老人感受到了渴望已久的关爱。
“‘三声\’服务主要包括,爱心敲门声、节假日慰问声、特殊日子关怀声三项针对老年人的服务。”王家堡社区的胡主任介绍说。“爱心敲门声”,就是在平日里,志愿者经常到空巢老人的家里去,问寒问暖,了解老人们的需求,与他们拉家常,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节假日慰问声”,就是在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去探望老人们,使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虽然亲人不在身边,可志愿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老年人一般都是年老多病,因此,“特殊日子关怀声”对患病老人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平日的工作做得比较细致,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对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哪位老人患有高血压,哪位老人经常感冒,哪位老人最近身体不太好等,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当有老人患病时,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就时常去探望老人。一方面了解和掌握老人的病情,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予以贴心安慰,缓解老人紧张情绪,使之早日康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声”服务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老人们的广泛欢迎。而且,受益的不仅是空巢老人。社区居民们普遍认为,“三声”服务活动,是社区构建和谐家园的一项重要举措,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志愿者的实际行动鼓励了更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到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素质,又扩大了社区支部的影响力,老人们也得到了实惠。
参加社区“三声”服务活动的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他深切地感受到,在为老年人付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深深地体会到能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年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是自己的快乐之源。通过“三声”服务实践活动,社区党支部总结经验,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认真细化服务内容、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努力使“三声”服务活动更贴近居民的要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元旦前夕,焦家湾街道在三楼会议室举行2010年度第四季度医疗救助金发放、教育救助金发放、“爱心衣被储备银行”发放仪式。此次活动共为7人发放医疗救助...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