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今日话题房价太高,80后白领撤离大城市是明智,还是无奈?

来源:城市信报 2010-03-03 01:59   https://www.yybnet.net/

◎今日话题

日期:2010-03-03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转眼之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最早的一批“80后”如今也已进入而立之年。然而随着大都市生活压力的凸显,一些“漂”在这里的“80后”精英阶层,也不得不考虑离开梦开始的地方。有人说:“实在撑不住了 ,就回家乡吧,二、三线城市或许也是天堂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人认为这是无奈的选择,反映了人们的无助与焦虑。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青漂白领唐表哥及女友:

漂了三年还啥也没有月薪三千买房是梦啊

正月十六晚上8点,刚从潍坊老家回来的大四毕业生小唐心想,这次回来完成毕业论文,就专心回家找工作。他怕自己会跟表哥一样,在这个高房价的城市漂浮个三五年,最终还要逃回到父母身边。

小唐的表哥工作太忙,3月2日中午,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想要采访的时候,他把自己女朋友的电话告诉了记者,“我俩都一样,生活到底难不难,你问问她吧”。为了避免见报以后影响人家的生活,姑且称呼小唐的表哥为唐表哥吧,他还有女朋友,就叫唐表嫂吧。

唐表哥和唐表嫂都是潍坊人,这三年来,俩人酸甜苦辣都经历了,眼下开始讨论谈婚论嫁的事情。“可是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呢”,唐表嫂有点心焦,别说房子车子了,就连以后要在哪里工作也都不知道了。“我今年7月份合同到期,也许会跟他一起回潍坊老家”,唐表嫂说,她自己的父母也都快60岁了,因为在青岛上学,刚毕业那会儿,父母还都希望她能留在青岛,可是,现在,老人又觉得回潍坊也不错,盼着闺女、女婿能在自己身边了,“毕竟在这里生活压力太大了”。

唐表嫂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她都有点怕回家了。以前每次回去的时候,会给老爸老妈、哥哥嫂子,还有小侄女每人都准备一份礼物,一圈下来至少得一千块钱,可是,现在才想起来该攒攒了,只能硬着头皮跟父母明说,自己没有钱孝敬他们,过年只能给个几百块钱了,“还好父母能够理解,知道我们在外边也不容易”。

“我把每个月的提成平均下来,基本上每个月收入能有三千来块钱,听起来也不算少,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攒下什么钱。”唐表嫂说:“房价这么高,真没好好打算过”。依靠父母买房很不现实,双方都是农村老家的,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就算父母能补贴点,在现在动辄上万元一平方米的状况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不行就回家,双方父母都希望我们能回去”,唐表嫂说,其实,压力最大的是男朋友,他觉得回去有点没有脸面,父母脸上也无光,可是,即使是在老家市中心,每平方米3000多元就能买到不错的房子了,三年五年攒个首付没有多大问题,这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

北漂返青族小蕾:

扔下北京月薪八千的工作还是回青岛压力小啊

小蕾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毕业生,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她选择了在北京就业。面对这个已经生活了四年的大都市,她舍不得离开,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在大城市里闯荡出一番天地。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私营企业上班,工资不高,实习期只能拿到1200块钱,对于北京那么高的消费,这点钱只够自己糊口,谈不上生活,只有生存。

小蕾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即便薪水很低,她为了自己的信念,默默地在努力。2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她提前转正,工资也涨到了2000元。一年后,3000元,2年后,4000元,她的薪水一直在升高。但是,生活的压力从来没有减轻过。

每天早上,一出门就是拥堵的马路,大车小车停在路上,司机们不停地按喇叭,噪音、尾气,充斥着这个城市,出门时轻松的心情,被焦躁不安所替代。每天上午八点必须准时出现在公司,中午饭是没有点的,晚上下班的时间也不卡点,公司很多领导都是晚上七八点才离开,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员工敢提前走。

在北京生活了两年后,2007年的7月,小蕾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她要结婚了。

但是,在北京结婚对他们而言那么难,因为没钱买房。虽然和男朋友每个月薪水在8000元左右,但刨除开支,当时就连宣武区西三环附近的房子也都达到每平方米10000元的房价,是难以承受的。连个家都没有的他们,最终不能接受租房结婚,虽然在北京租房结婚是很平常的事。

离开,小蕾最终选择离开了这个生活了6年的城市。

梦想,曾经生活在大都市的梦想,在那一刻,只能默默地藏在自己的心里。婚姻的考虑,父母的牵挂,生活的压力,最终让她回到了青岛。从北京回青岛后,小蕾并没有提前联系好工作单位,而是回来之后找的,由于自己在北京的工作经历,她很快便应聘进入一家大型建设企业,做起了办公室工作。虽然小蕾现在的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但工作很稳定,由于对象的老家在青岛,现在他们已经结婚,现在的她生活得很幸福。青岛的天很蓝、马路很干净,那些烦躁也在慢慢远去,多了些宁静,少了些压力。

◎记者调查

30位大学生8人愿去北京上海

2009年年底,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趋向 ,本报记者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到本市三所大学校园做了一份《“逆城市化”趋向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了30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其中,3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名学生表示要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工作,而大多的是愿意留在青岛,或者毕业后即回家找工作。

问卷中提出了“逆城市化”现象,同时指出,逆城市化的意思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各种城市问题与压力出现时,会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到中小城市。

对此,记者专门设计了一个问答题,让准大学毕业生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多数人表示这是科学理性的变化,现摘录如下:

我认为大学生毕业后“逆城市化”选择是科学和理性的,反映当前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我的选择是先在大城市发展,压力太大时再到二线城市就业。

——青岛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黄同学  江西人

“逆城市化”可以说是一种理性选择,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能活得简单一点 ,平淡一点轻松一点,本身可谓是一种享受,同样的工资在大城市可能连房子都买不上,在中小城市却能过上宽裕的生活,挺好的。——青岛大学法律专业  曾同学  江西人

回中小城市既可以使自己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可以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回到家乡所在的城市,毕竟那是养育自己的地方,对那儿比较亲切、熟悉,做一切事情都会比在其他城市更得心应手,包括各种人际关系,也比在其他陌生城市强,所以就更容易找到好工作。——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杨同学

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姜同学潍坊人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在我看来,如今房价已经是大学生选择职业所在地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有的人才华出众,想做一番大事业,却不得不为“将来住哪里”这种事情而改变原本的计划。大城市人才济济,不一定有自己的路,走起来也是辛苦万分,如果只是想要一份安稳工作,还是小城市好啊!——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朱同学

记者 郝春梅  李隽辉

新闻推荐

买个大鱼缸,不到三天就开裂还把地板泡了,想赔还得做鉴定市物价局:可以委托价格认证中心来鉴定

买个大鱼缸,不到三天就开裂还把地板泡了,想赔还得做鉴定市物价局:可以委托价格认证中心来鉴定日期:2010-03-03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甜美可人型2010-03-04 01:58
猜你喜欢:
美艳动人型2010-03-04 01:58
1970-01-01 08:00
清纯玉女型2010-03-04 01:58
评论:(◎今日话题房价太高,80后白领撤离大城市是明智,还是无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