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宫锡进
1958年秋,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我,和全班同学一起投入到大炼钢铁的热潮中。奋战三周后,可能是因为我来自农村,班里就把我派到系里去编写劳动教材。
编写组由一位年轻教师带领,由六名学生组成。老师提出口号:奋战七昼夜,定把劳动教材卫星升上天!
我们七个年轻人个个干劲冲天。第一天晚上没睡觉,第二天精力仍然充沛;晚上仍然不睡,第三天就有些不适应了;第四天,头开始昏昏沉沉;第五天就再也熬不住了:吃力地强睁着眼,一闭上就像是被胶水粘住了似地再难以睁开来……人成这样,教材怎么还能编写下去?
七昼夜过去了,我们要放的卫星不仅没有上天,就是在地上也远没有成型。不久,我就离开了编写组,跟随班级下乡保粮支援三秋去了。至于教材编成什么样,我没见到,也没打听。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76岁的于立先(右)举办了个人“影友摄影展”,160余幅摄影作品展示了青岛各个年龄层的影友。“我十几年前就有这个想法了,把青岛的影友拍下来,举办一个摄影展,因此我每次出去采风的时候就刻意...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