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是单身老人的心理慰藉剂、老年人生的“第二春”。但近来,不老年人向本报报料称,一些黑婚介在搭建老年人通往幸福之路中却暗设圈套,以收钱玩蒸发、婚托搞忽悠等手段,大肆骗取老年人钱财。
“甜蜜的事业”为何蜕变成为“美丽的陷阱”?近日,根据老年人反映的线索,记者对多家婚介机构进行了暗访调查,揭开了“黑婚介”骗人的伎俩。
1
黑婚介“乱象”:
收钱不久便“蒸发”保姆“客串”当婚托
婚介公司“人间蒸发”
“老伴去世多年,孩子又不在身边,孤独时总想寻找一个晚年的忠实伴侣。本想借助中介,可没想到却上当受骗。 ”青岛的梁老先生一提起一年前的遭遇就生气。
梁老先生说,去年3月,他通过街头小广告加入到昌化路一家名为 “一生情缘”的婚介公司,并按要求交了680元会费,期限一年。之后,婚介公司给他介绍了一个中年妇女,但见了第一面后,对方感觉不合适,婚介所便答应继续为他介绍,但却迟迟不给予服务。
“三个月后我再去找他们,可这家婚介早已人去楼空了,我的680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梁先生说。
邻家保姆竟是“婚托”
“我独居多年,要寻找幸福的时候却中了婚托的圈套。 ”提起往事,家住青岛敦化路、今年65岁的姚女士懊恼不已。
姚女士说,两年前,一位租住邻居家房子自称做保姆工作的中年妇女和她来往密切。有一天,保姆说自己家亲戚开的婚介里有一位退休男教师的信息,条件不错,劝她见一下。
到了婚介,一位打扮时髦的经理热情接待了她,但要求她须缴纳380元会费后才能与对方见面,她借故没带钱要离开,而邻家保姆却声称可以帮她垫付,随即为她办理了入会手续。 “当时只是觉得邻居热心,回来后便把钱还给了邻家保姆。 ”姚女士说,几天后邻家保姆连同那家婚介便一同消失了,此时她才如梦初醒。
2
暗访“黑婚介”:
“没有婚托根本就赚不到钱”
征婚内容可以“捏造”
记者近日走进位于延安三路的一家婚介,这里还兼职做 “英语培训、房产中介”。在一间不足15平米的房子里,两位中年妇女正在整理桌上的文件,当得知记者要询问征婚时,一位40多岁的妇女马上热情地招待。
“我们这有两种征婚方式,一种是每次见面收费30元,另一种是加入我们的会员,660元包到底。 ”中年妇女说着便拿出表格要记者填写。当得知记者没有携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后,中年妇女表示可以先登记再说。
“你怎么证明工作单位是真实的,并且还是未婚?”当记者说出疑惑时,这位中年妇女说,来征婚的人只要跟她说 “实话”就可以了。当问及入会交费有无收费收据时,对方更是表情惊愕。
“会员制”靠婚托赚钱
大型的婚介机构,往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大多实行“会员制”,审核程序看上去比较严密。“实行‘会员制\’实际上是婚介所吸引征婚者入会以骗取会费的一个幌子。婚介所没有婚托根本就赚不到钱。”曾经从事过两年非法婚介工作的刘先生由于受到良心谴责而退出,他近日透露了其中的“潜规则”。
他向记者透露,婚介所起初为吸引应征者先建立起假的会员档案,囊括各行各业,内容翔实,让应征者动心;接下来便是吸引应征者入会,收取会费后便对会员敷衍,有合适的往往也不撮合,这样会员便会不断增加;随后便寻找婚托介入,婚托扮演的身份从平民百姓到企业老板,主要目的就是与婚介合伙欺骗。
刘先生说,小的婚介所一般有五六个婚托,大的婚介所要超过20个。一个婚托多则一天见七八个人,少则也要见两三个人,婚托收费按次计算,每次30元—50元。婚托身份一旦暴露会中途“休息”二三个月,然后转战到其他婚介所。
“老年人警惕性较差,法律意识较淡薄,依法维权者较少,往往成为黑婚介下手的目标。 ”刘先生说。
3
业内人士支招:
怎样才能识破“黑婚介”?
“如果婚介所拿不出征婚者的相关证件,这样的婚介一定要当心。 ”目前从事养老事业的万女士曾经从事婚介工作12年之久,她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征婚时要警惕“黑婚介”骗术。
她说,骗人的婚介广告征婚者条件富有,要求对方条件很低,没有征婚所名称,甚至没有固定电话;其次,“黑婚介”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很多受骗老人投诉时连骗人婚介名称都叫不上来;“黑婚介”一般不会出示对方有效证件,同时不开交费收据,也不签征婚合同。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患病夫妻“各自飞”孤苦老伯辛酸泪,患病夫妻“各自飞”孤苦老伯辛酸泪
市南区的张大伯和张大妈是一对老夫妻,又同是糖尿病患者,吃了好多年的降糖药。在2009年4月底,两人的病情都加重了,身上出现了多种并发症。面对病情,张大伯和张大妈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治疗:张大妈靠加大服...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