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碘的口号已经被高喊了很多年,多吃海带、海菜,食用加碘盐……果然,粗脖子病是不怎么常见了,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比例在不断激增,岛城几家大型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甲状腺疾病患者多数都是高碘人群。虽然5月5日全国碘缺乏日已经过去,但由于甲状腺疾病患者人数的激增,我们又不得不“重拾旧题”,用专家的一句话:咱们这些海边人,都是吃海产品长大的,缺碘的不是很多,补碘可得悠着点。
当今的“粗脖子”多是碘补过了
碘缺乏会导致粗脖子病,孕妇缺碘甚至会影响到胎儿的智力发育,这些补碘的必要性大家都耳熟能详,人们轰轰烈烈地补碘已经有不短的时间,曾经缺碘导致的“粗脖子病”渐渐消失了,一些“粗脖子”高碘患者却又出现在岛城各大医院的内分泌科室内。当人们得了大脖子病时,仍然会以为是缺碘了,赶紧多吃海鲜补碘吧。几天下来,粗脖子没有好转,病情反而越发严重起来。
“除了缺碘症状下的粗脖子病之外,还有其他病因也导致脖子变粗大。”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栾健说,当人们长期服用含碘过高的海产品时,会导致体内碘的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具体症状上也会形成“粗脖子”。
还有一种“甲亢”病,是甲状腺分泌过剩所致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病,并不是人体缺碘引起的疾病。有的患者用了含碘高的药物或食物后,“甲亢”的症状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甲状腺可因摄入过多的碘而逐渐增大、变硬;同时,体内碘量过多,还会影响准确诊断和治疗。此外,用含碘过多的药物和食物,还可能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一时性的药物甲状腺功能低下而被误诊为“甲低”。
碘盐,谁需要?吃多少?
近期不断传出上海等其他沿海城市无碘盐被抢购的新闻,从十几年前的全民爱碘,到今天有个别人站出来拒绝碘盐,人们对待碘这种每日摄入量以微克计的元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究竟哪些人不应该吃加碘盐呢?
青岛4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春滨说:甲亢患者不需食用碘盐,因为补碘会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加剧病情;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患者不要食用碘盐,补碘会加重炎症症状。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在自己无法辨别是缺碘还是碘含量过高时,就需要结合病情和自身的碘营养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选择;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碘营养水平与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需要结合个体情况遵从医嘱,或采取单独对哺乳期婴幼儿补碘的方法。
目前碘缺乏主要集中在发育期的儿童和孕妇中间,因为这类人群碘需求量较大。这些人群在碘盐食用过程中也要注意每次购买碘盐不要太多,因为时间久,碘元素易挥发。另外,放碘盐的容器应为加盖的,并放置在干燥、遮光、避高温处。其次,在菜肴将起锅时再加入碘盐,不要用碘盐爆锅、长炖、久煮,因碘易挥发这样起不到补碘的作用。
这些症状表明你体内碘超标
“除了我们之前所说的特殊碘需求人群之外,岛城多数碘供应应当都够量,而且部分已经‘超标\’。”王春滨说。
那么,怎样来辨别自己是不是碘超标呢?王春滨说:“高碘人群自觉症状不是很明显,突出的特点是甲状腺肿大,两边可以大小不等,与低碘性甲肿相比高碘性甲状腺肿的质地较韧。”部分病人可出现消瘦、怕冷、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个别病人出现黏液性水肿。高碘人群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新生儿,因为在诸多高碘人群中,成人患病极少引起压迫器官的症状,而新生儿高碘甲状腺肿则可压迫气管,甚至能导致窒息。
“除了甲状腺肿大之外,碘摄入过多还会引起甲状腺结节,但是这种病状普通市民难以自行辨别,需要医生的临床确诊。”王春滨说,如果长期摄入过量的碘,除了可以引起急性甲亢、甲状腺肿之外,严重的还可以引发甲状腺癌。而甲状腺疾病多是长期积累所致,因此,一旦发现问题就需立即到医院确诊。
高碘人群注意“隐形盐”
首先可以减少烹调中食盐的摄入量,改正口重的不良习惯。碘强化在食盐当中,减少了食盐的食用量,自然就减少碘的摄入量。这样既能避免高碘带来的风险,还有助于形成清淡的饮食习惯,降低高血压、肾病的发病率,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食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加入的,碘酸钾性质较为稳定,炖煮很难分解,但是炝锅时加入食盐会有较大损失。利用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选择在炝锅时加盐,这样有助于碘酸钾的分解挥发,也能起到降低碘摄入量的效果。
除了碘盐之外,尤其要注意含“隐性食盐”的食物,如超市里卖的薯片、榨菜、咸肉、咸蛋、咸鱼、酱油、虾酱、腐乳、方便面等食品。以方便面为例,一个99克的方便面含7.8克盐,含碘量为156~390ug,再比如酱油,每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食盐。我们经常食用的油饼、油条、面包、饼干等,也是含盐的,只是我们没意识到而已。还有很多零食,比如像薯片、瓜子、话梅等零食也都不同程度含有隐性盐。
平时应少吃快餐、零食,养成少吃或不吃咸菜、腊肉、腊鱼、卤水、烧鸡等食品的习惯,如果实在要到外面吃饭,尽量告诉师傅做得清淡点。记者陈邵华漫画孙烁
新闻推荐
研发资金少,技术与销售脱节国内蔬菜种子研究很被动洋种子一旦形成垄断,咱吃菜会更贵
研发资金少,技术与销售脱节国内蔬菜种子研究很被动洋种子一旦形成垄断,咱吃菜会更贵日期:2010-05-12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