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不抽烟不喝酒就为保护耳朵一晚走10公里常被当成怪人水管听诊师用耳朵排雷

来源:城市信报 2012-07-26 16:37   https://www.yybnet.net/

7月24日,深夜11点,在马路上,吴成龙和同事正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

路面行人不多,下面埋藏着错综复杂的水管,水管的一个缝隙就可能造成大麻烦。前不久,四方周口路发生了水管爆裂,就是这些隐藏的“毒瘤”造成的。吴成龙每晚的工作就是行走在马路上,不断用耳朵听、拿仪器检测,及时排除隐患。

他们是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的水管检漏工,也有个别致的称号“水管听诊师”,由12个纯爷们组成,市区2000多公里的供水管道,全在他们的掌握中。这天晚上,记者跟随这些听诊师夜查水管!

一晚上要步行10公里

据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个检漏组共12人,每天晚上分成三组分别行动 。7月24日晚10点 ,吴成龙和其他三个同事一起出发了,当天晚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到海口路附近给这里的水管把把脉。

按照惯例,每晚检漏小组出动时,先由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的抢险车送他们到巡检地点 。7月24日晚上10点 ,记者跟着抢险车,和吴成龙一起来到崂山区海口路,他们将从这里开始巡检自来水管道。“它,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吴成龙指着自己的耳朵说,“有人给我们送了个外号叫‘听诊师\’,我们就像医院的大夫一样,拿着特别的听诊器,给地下的自来水管查体。”

吴成龙说,一个好的“听诊师”需要有敏锐的听觉,所以,这12个人都是清一色的“顺风耳”。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在选拔检漏工时,除了要看对方的责任心,听力是最重要的检测指标。

“平时我们很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除了戒烟戒酒外,对一些刺激耳膜的声响,我们都要远离。”这也解答了记者之前的一个疑问。因为在车上,记者曾问了一句“是否抽烟”,当时所有人都摇了摇头。

“怎样才知道是否漏水呢?”吴成龙笑着回答说,靠水流声就能判断。“在把听诊器放到水管阀门或管壁上后,我们便静静地听返回的声音。如果非常平缓,说明没有问题,如果像拧开水龙头后的吱吱声,那十有八九是漏水了。”

“我们之所以白天不出门,就是担心车太多,噪音大影响判断。晚上10点以后,人们陆续休息,寂静的城区最适合我们给水管会诊。”记者观察发现,在巡检自来水管时,检漏工的步伐都比较慢,吴成龙给记者打了个比方,他说这份工作有点像扫地雷。“你看看那个戴耳麦的,看上去像是在听歌,其实手里有个测漏仪,就像拿着扫雷器。”

吴成龙说的那个人名叫李春鹏,是这个小组的骨干。只见他走一步停一停,还不时闭着眼听着动静,同事们开玩笑地说他“正在陶醉中”。

“晚上要一直步行吗?”记者问李春鹏,“哪能一直走?累了总得歇一歇,尽管速度比较慢,每个晚上步行的距离也得在10公里左右。”李春鹏说,长期步行让他们的鞋子成了高磨损品,“平均下来俩月换一双”。

“他们怎么知道水管在哪里啊?”记者脱口而出的问题让旁边的工作人员笑了:“他们可是专业的,走了这么多年,早把全市的水管摸透了。”

李春鹏说:“一般,马路牙子往外一米的距离就是管道。刚开始我们也都不懂啊,可是走得多了,这个地方的水管分布就记住了。”听到有人叫他们“管道通”,李春鹏不好意思了:“这是作为检漏工最起码得掌握的。”

天气不好时才能放个假

工作起来的时候,他们之间很少沟通,各自拿着自己的仪器缓慢走、仔细听,精神高度紧张。从晚上10点到 12点,他们将海口路检测完毕。“没有发现隐藏的漏水点,这个路段的水管比较新,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可也不能马虎。”

海风凉凉的,四个人决定在马路牙子上稍微休息一会。

“每天晚上都得出来检测吗?”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啊。白天车多人多肯定不适合,只有等到晚上大家都睡觉了、马路上车也少的时候工作。这样噪音少听得清楚。”

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除非遇到下大雨、下大雪、刮大风这种天气,才能给自己放个假,回家休息休息。“平时可回不去,工作到凌晨4点多,我们就回宿舍休息,睡醒后便在单位待命。”

“那是不是心里会盼着下雨?这样就可以休息了。”

几个小伙子低着头笑笑,不敢说话,之后有人偷偷告诉记者:“是啊!下雨就可以回家了,也可以在一起打牌休息了。”

除了靠耳朵听声音判断漏水点,要想最终确诊还得有其他的“武器”配合才行。“有些漏水点藏得深,对仪器的要求比较高 。”吴成龙边说边拿出了他们的武器:测漏仪、相关检漏仪、还有寻管仪。根据他们的功能大小,逐一选择。

检测水管不是盲目地听,如果到了一个新地方,先得通过寻管仪对地面进行扫描,了解地下的管道走向。而后工作人员会拿着传统的听漏杆或电子听漏仪判断传上来的声音。如果听到声音异常,下一步就得拿出看家“宝贝”——相关检漏仪了,这台仪器价值近30万元。

在怀疑漏水的管道两端,分别放置传感器,在信号收集器上会显示出怀疑的漏点的图形。确认大致方位后,工作人员仍使用传统听漏杆,确定一个更精确的漏点位置。

据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的统计,在过去10年中,水管检漏人员共检测出将近1000个漏水点,其中有漏水严重的,也有处于“萌芽”状态的渗漏点。正是因为他们在夜晚如此辛劳,才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也确保了城市供水的安全。

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市区自来水管道最怕重型车,每年之所以有漏水 、爆管事故发生,跟重型车频繁碾轧、震动路面有很大关系。据一位供水行业内部人士讲,市区还有部分老管道没有更换,这些水管的材质多是灰口铸铁,本身比较脆,抗压性、柔韧性都差一些。在重型车的频繁碾轧下,这些水管便容易出现裂纹,时间一长,很可能导致爆管事故。

在吴成龙他们看来,正是这些潜在隐患的存在,才突显出水管听诊师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对大货车规范一下。当然,现在每年也会更新管道,等全部换成球墨铸铁管道后,水管的耐压性、柔韧性会得到很大改善,我们的工作也能变得轻松些。”

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

人物一:吴成龙

在这个检漏小组里,今年50岁的吴成龙应该是老师傅了,自从2002年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成立检漏小组,他便在这个队伍里坚持了整10年。如今,这个小组的检漏队员,多半是他带出来的徒弟,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异常严厉的老师。“干我们这个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一份需要耐心、责任心的活儿 ,因此,我带年轻人,对他们的要求都会高一些。”

吴成龙告诉记者,10年时间里,他早已记不清检测到多少漏水点,说起2008年去贵州六盘水支援的情景,原本寡言少语的他顿时变得话多起来。“那一年,南方下冻雨,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集团派我和另一个同事加入了一个专家组,帮助六盘水进行水管检漏工作。”

吴成龙说,当地没有这项技术,也没有专业人员,所以他去了之后任务比较繁重。“每天都要在路上巡查,由于那儿地质情况独特,对我们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在六盘水的半个月时间里,吴成龙和同事共检测出近百个漏水点,这样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当地自来水公司的高度赞扬。

人物二:孙鹏飞

23岁的年龄,有些人或许还在校园里读书,也有人加入了朝九晚五上班一族。但对于平度小伙孙鹏飞来说,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因为他当上了一名水管听诊师。晚上10点出门,次日凌晨4点收工,一整夜都要步行在马路上,这就是孙鹏飞的夜生活。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守这份职业?

2008年,高中毕业的孙鹏飞进入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2010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加入了检漏小组。从那以后,夜里上网聊天、打游戏、陪女友都成了一种奢侈。孙鹏飞说,他的工作或许比同龄人辛苦些,而且要耐得住寂寞,但每次检测出漏水点,带来的那种成就感,是让他坚持做下来的主要原因。“起初家里不太支持我干这份工作,认为熬夜受累,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孙鹏飞说,他至今还记得初次检测出漏水点的情景,“2011年,在四方区洛阳路附近,我确诊了一处20cm×70cm的水管破损面,因为漏水严重,当时就通知了抢修队。水管修好后,我心里非常有成就感。”

人物三:李春鹏

26岁的李春鹏是里面唯一一个戴眼镜的,他刚结婚半年。之前谈的对象都因为不能陪在身边而散了。直到后来 ,家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两个人互相理解,谈了不久便牵手走进婚姻殿堂。

李春鹏是潍坊人,问他婚假去哪儿了?小伙子无奈了:“没休婚假,结婚后就赶紧回来上班了,人手不足啊。”媳妇跟着他一起来了青岛,但李春鹏陪不了她,每天晚上9点多上班前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她自己上班去了。第二天再打个电话告诉她自己下班了。“也就是报个平安吧。”整天一个人在家,媳妇也害怕,最终把父母接过来陪自己。

   常常被别人当做怪人

晚上9点半到次日凌晨 4点是他们的上班时间,一旦查出有漏水点,这一晚就够他们折腾的了。曾经有一次在唐河路巡检时,检测到有个地段的水管声音异常,反复听诊后,吴成龙和同事们确定,地下直径为20厘米的水管破裂了。他们赶紧将这个情况向上汇报。如果之前发现漏水点并将情况汇报后,他们就可以到下一个路段检测,但因为唐河路本身是个交通要道,不断有大货车经过。“万一来往的车太多把这个路段轧塌了,水管就会爆裂,会很麻烦。”吴成龙最后决定,让随行的两个同事先回去休息,他和另外一个人一直守在漏水点旁边,提醒车辆绕行。直到天亮检修人员到了后,他才放心离开。

半夜拿着各种奇怪的仪器在马路上走来走去,采访时,凡是路过的市民都会投来疑惑的眼光看着他们。这个工种虽然已经存在10年了,但因为是在晚上工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会有人过来询问:“你们在干什么?”

“检测地下有没有黄金?”、“在偷古力盖?”、“这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他们常常会被大家当成“怪人”,只好笑着回一声:“检测水管呢。”听到这个答复后,有人会投来赞许的目光,感叹他们实在是太辛苦了。

记者手记

夜色里的守护者

“哗哗哗”……戴着耳机,里面传来的不是音乐,而是水声。

夜色里、灯光下,一个人并不浪漫地慢慢走着,探查着地下管网。

他们大部分只有二十几岁,性格内敛,即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也非常少,“今晚说得已经很多了,平时都很少说话的。”作为老师也作为长辈,吴成龙看着这些年轻人也心疼:“长期夜晚工作,身边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人,话慢慢地就少了。”

当别人在睡梦中时,他们放弃谈恋爱的时间、失去了跟家人聚会的时间、也没有了跟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而是走在马路上,确保这些水管通畅,确保每家每户都能顺利用上自来水。

所以,每一天,当我们打开水龙头、听到哗哗的水声时,请别忘了他们,这12个行走在夜里的水管守护者。

文/记者 宫岩  李伟伟 图/记者 李隽辉  

新闻推荐

本周六下午社区厨艺高手邀您过招

就在家门口,谁的厨艺最高不妨当场秀出来。日前,在经历了2场先期比赛之后,城市信报2012年社区厨艺大赛在本周六下午即将迎来第三场的角逐。据悉,本...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不抽烟不喝酒就为保护耳朵一晚走10公里常被当成怪人水管听诊师用耳朵排雷)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