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期,受“文革”影响,女人穿的衣服仍是清一色,只有黄黑蓝简单的几种色彩。穿一件学生蓝服装,钉上海员扣,就是很时兴很好看的服装。
由于单位离码头近,每天下船船员都到饭店买杠子头,他们穿着工作服(蓝色的衣服黄色的扣子),穿梭在大街小巷,港站门前尽显他们的身影。那时候,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小青年没什么可赶时兴的,这耀眼夺目的海员扣便成了抢手货,纷纷找船员去大连买,女的穿一件蓝色衣服黄色扣,一双白边鞋(黑布帮,白塑料底,露出白边,当时很流行去青岛购买),小伙子穿上胜利服(当时的流行服装)海员扣,显得格外神气。我与船员熟悉,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自己穿一件,还买了几副送朋友(2角4分钱一副),留了一副准备将来送给男朋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服装打扮也变了,女装不再清一色,海员扣也失去了当年的地位,当然,我那时给未来男友准备的一副海员扣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今时代,奇装异服琳琅满目,扣子花样繁多,这昔日珍藏的海员扣只有沉睡于角落里了。而当年那些风度翩翩的海员扣、小白鞋年代的年轻人,都已步入老年,再穿上海员扣,也难寻当年的潇洒。让沉睡的海员扣与美好的过去,永远留作记忆吧。
新闻推荐
解码高就业率背后的“烟职现象”, 入学就能获知工作单位,贫困生享就业补贴
YMG记者高伟通讯员刘佳振“史上最难毕业季”,让很多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在烟台职业学院,却出现了许多专业毕业生提前半...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