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公正司法铸品牌 维护稳定惠民生 ——我市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纪实

来源:金胶州 2014-02-28 11:43   https://www.yybnet.net/

为困难社区矫正人员家庭送帮扶款刘岩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我市自2005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8年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734人,其中缓刑268名占61%,假释165名占38%,剥夺政治权利3名,占0.7%,管制2名占0.5%。已顺利解除1294名矫正对象并转入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阶段,2013年,共对385名被告人、罪犯进行了审前调查评估。实现“零”脱管,“零”漏管的“双零”目标,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在奥运会、每年度全国“两会”、十八大、群众反日游行期间,我市社区矫正人员未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2008年,市司法局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十八大安保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十八大安保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司法部社区矫正局专门印发专报推广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建立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中心,搭建教育帮扶新平台。市司法局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率先成立青岛市首家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中心,中心设置了宣告室、监控管理室、警务检察室、心理矫治室、教育室、法律援助等功能室,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统一教育、统一管理。统筹建立社区矫正中途之家,为无家可归、生活无着落和无亲可投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临时住所。同时,依托“1+4”司法行政工作新机制(一个平台:司法行政管理指挥平台;四个中心:司法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中心、法制宣传教育服务中心),创新实施信息化管理,将GPS定位技术应用于社区服刑人员监管,以市司法行政管理指挥平台为枢纽,搭建市、镇(办)、社区三级互通互联的“电子围墙”,实现“行知去向,动知轨迹”,现有市级平台1个,镇级平台18个,社区平台34个,形成了中心与基层社区矫正组织相互配合、职能互补、有分有合的矫正工作格局。中心自成立以来,共组织入矫宣告仪式12次229人次,开展集中教育学习活动21次,组织对346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教育242人次,组织参加社区服务528人次,收纳“三无”社区服刑人员2名。

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保障体系,拓展教育帮扶新内涵。依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结合胶州实际,制定出台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社区矫正危睑性评估暂行办法》、《社区矫正教育矫正办法》等,进一步明确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衔接管理、进入特定场所、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等事项。在法院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室,实现社区矫正与法院审判无缝隙对接,坚持每月对各辖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人数核查,对新入矫人员及时录入基本信息,开展入矫谈话,约谈亲属等活动。

制定实施了《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形成了市、镇(办)、村(居)三级处置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参与群体性事件、实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新入矫人员集中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

完善社区矫正协调联动机制,推动教育帮扶规范化。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公、检、法、司、民政、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镇(办)、村(居)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纵向形成市、镇(办)、村(居)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细化分解社区矫正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实现了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在同一平台上,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和程序,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接收、管理、变更、解除矫正等执法活动。

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组建了43人的市司法行政社区矫正专门队伍,22人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638人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干警等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建立了村(居)、社区和社区服刑人员监护人(近亲属)帮扶队伍。聘请6名专职心理矫治医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等服务。

创新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提升教育帮扶适应性。按照“以人为本,暖心促变、妥善安置、维护稳定”的思路,对被裁定假释人员由市司法局统一到监狱接回,实现无缝隙衔接。根据危险性评估等级及矫正方案,在具体执行中依据矫正考核结果灵活调整。在抓好监督管理的同时,扎实开展以“送亲情、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法律,访社区服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五送一访”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源,努力为社区服刑人员及家庭解决就学、就医、低保等问题,尽力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2年以来,累计开展技能培训8期,625名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培训,成功为142名社区服刑人员联系就业,协调帮助26人办理低保、为108人申请困难补助,帮助7名社区服刑人员成功创业。同时,依托中心,为有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相应法律服务,使他们安心矫正,自觉接受矫正。

为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水平,省司法厅将2014年确定为社区矫正规范执法年。市司法局将按照这一部署要求,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社区矫正执法体系,完善分类管理、分级处遇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制定具体的规范的调查评估程序及标准,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提升调查评估科学化水平。切实完善社区矫正GPS电子定位系统及社区矫正人脸指纹识别考核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链接

2003年“两院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5年“两院两部”联合发文,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省(区、市);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2012年1月“两院两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执行体制、执行程序、矫正措施、法律监督等问题进行了规定,2012年3月1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正式颁布实施。

新闻推荐

新机场 新梦想 新胶东 ——访胶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宗江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公正司法铸品牌 维护稳定惠民生 ——我市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