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焦点话题让压岁钱回归文化角色

来源:金胶州 2014-02-13 08:53   https://www.yybnet.net/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凝聚着华夏子孙的情感寄托,努力使“压岁钱”回归最初的祝福本意,并能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压岁钱花到最有意义的地方,同时教孩子学会理财,发“压岁钱”才能成为一种自然、健康的社会良俗,代代相传下去。

据媒体报道,丁先生夫妇在青岛工作,每年都有些怕回老家。原因是“春节回家一定要发压岁钱,老公三个姐姐的孙子、外孙女;老公干姐的孙子、外孙。自己姐姐的外孙、外孙女。老公弟弟、表弟的孩子……一人200元拿不出手,一人500元——恐归啊。”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想必春节期间大家听到这句话的频率颇高。拜年时,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相传小孩容易受鬼祟侵害,所以用“压祟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古人云:“压岁之物,本为鼓励之用。”

现如今,春节发红包、给压岁钱花掉了不少人的年终奖,甚至预支了来年的开销。从最初的几元、几十元、上百元,到动辄上千元,压岁钱已经走了样,甚至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多了,拿不出来,少了,拿不出手”让一些工薪族、打工者苦不堪言,也给春节出门拜年访友的人们增添了莫名的烦恼。红包越包越厚,压岁钱越来越多,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的心理在作怪,一是出于面子向亲朋好友展示自己生活水平提高了;二是把它作为衡量情感亲疏、关系远近的标准。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些红包和压岁钱的性质是“一半人情一半贿赂”。托人办事,平常送礼没有足够的由头,趁过节期间好私相授受,名义上是包给小孩的红包、压岁钱,实际上是曲线给家长“好处”。

走了样的红包,变了味儿的压岁钱,不仅让美好的风俗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而且掩盖了隐性腐败,助长了攀比心理和奢靡之风,更给孩子们灌输了不良的金钱观,违背了长辈们祈福求安的初衷。这是对压岁钱这一传统习俗内涵的曲解,更是对它的亵渎和异化。

同样是压岁钱,我国香港地区叫“利是”,也就是“大吉大利”的意思,说的是红包不在大小,多是10元、20元港币,至多一两百元港币,大人小孩皆有。而在广东顺德、南海一带,民众收到红包打开看过之后,再原封不动地送还给对方,既相互表达了祝愿,又不造成经济负担。

红包越包越厚,情感反而越来越淡。我们不妨追本溯源,让压岁钱回归其本意,回归其文化角色,不让饱含美好祝福的传统习俗被功利化、物质化侵染。

社会个例

少年要回压岁钱遭拒

报假警称被骗6500元

据外地媒体报道:问奶奶要回自己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准备给自己买六一儿童节礼物,结果遭到奶奶的拒绝。12岁少年竟然报假警,称自己遭遇一位老人诈骗,损失了6500元。

当日,一名12岁的少年报警,称在武定新村被一位老人骗走6500元。此时已是深夜,加之涉案钱数较高,又是少年,为防止警情再出现未知的变数,处警民警舒睿杰驾车速至现场。

警官到达现场后,发现武定新村104室内只有一老一少,老人看到出现在面前的民警,表情十分诧异。民警舒睿杰讲清来意后,老人还尚未回应,在客厅内的少年突然冲到民警面前,称诈骗他钱的就是他奶奶。他说,年初奶奶将自己的一笔压岁钱存入银行,马上过儿童节了,没人给自己买礼物,就准备向奶奶索要那笔压岁钱,给自己买一个礼物过节,不想遭到奶奶的拒绝,这才报警求助的。

民警听完少年的叙述,哭笑不得。他奶奶在旁边气得直跺脚,她说,少年名叫球球,今年12岁,父母早亡。为了弥补球球的痛楚,一直对球球娇宠惯了,对于球球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顺,但是当天球球索要压岁钱,这笔压岁钱数额较高,球球拿到手后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很快会挥霍一空,这才坚定决心不把压岁钱取出来给球球,不想球球竟然报假警。

精彩点评

压岁钱也得提倡“新风”

压岁钱依旧是孩子们期待的年俗,但是越来越变味的压岁钱却让大人们感受到不知所措。

不难发现,压岁钱已经变得“水涨船高”,行情直线上升,不少“土豪”出手阔绰,成千上万元的红包并不新鲜。就算是“小民”一个,也要包上个三五百元,几元钱的小红包早就没了踪影。而拿到了红包的孩子们更是习惯攀比谁拿得多,竟然有小孩子吐槽:红包少没面子。最苦恼的是大人,既要把红包送出去,还要想办法收回来。这一送一收中没有赢家,却无形之中把压岁钱习俗进行了物质量化,淡化了祝福以及情感的成分,孩子们则受到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

压岁钱是代代相传的习俗,寓意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正因为其美好的寓意,现代人也都在延续着送压岁钱的传统。

尽管有的人让压岁钱变了味儿,但记者也注意到,也有一部分人积极主动地为压岁钱赋予新内容,有的让孩子用压岁钱理财,还有的孩子用压岁钱做了公益,也有的孩子向老人“倒发”压岁钱。如此压岁的新风,都应该大力倡导。

其实,压岁钱习俗,不一定非用钱来表达。过年的日子里,大人给孩子准备一件有意义的小礼品,红包里包一本好书,红包里装一封亲笔信,一起做做亲子活动……这也都是一份可贵的礼物。

延伸阅读

谁说“公务员子女压岁钱水平最高”?

记者调查北京90名10到13岁的孩子发现,他们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在参与调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平均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平均水平。与去年相比,公务员家庭的人均压岁钱上涨了4%。

(《新京报》2月10日)

“公务员子女压岁钱水平最高”这一结论,其核心意思似在于“揭露”公务员子女压岁钱收入高的事实,借此让公众“推论”出可能涉及的公权腐败、不正当人情风在官场盛行等。但在笔者看来,这一调查并不具有上述价值。一方面,以区区90人的调查且只有“几名公务人员子女”,何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二来,即使“水平最高”也多是一个“有来有往”的关系。孩子的姑姑舅舅等亲属给了孩子压岁钱,公务员父母就不给侄子外甥们压岁钱?这恐怕不可能。如此这般,“高一些”有什么格外的意义?

压岁钱有民族传统色彩,也蕴含着国人祈福的因素,普通人家子女有收到压岁钱的权利,公务人员子女也有收到压岁钱的权利,公务员子女不能禁绝也不应该禁绝压岁钱。至于多与少、数量高与低,会因家庭情况、人际交往不同而不同,一些富裕家庭里,压岁钱收入水平会相对高些,一些来自爷爷奶奶等“隔辈”亲人的压岁钱,如果因为对方比较疼爱孙子孙女,也可能会比较高些。报道中提及的个别家庭的奶奶一下子给孩子一万元,就足以说明。

当然,不排除有些“压岁钱”的收取是不当的,如个别官员子女的压岁钱,是“单方面”收而不会“吐出来”的。报道中提及的个别公务员家庭,一到过年“爸爸单位的叔叔阿姨们”都会给他压岁钱,这就值得质疑。据笔者了解,公务员之间过年相互串门的并不多,真正可能“串”的多是领导的门,是单方面给官员子女“送钱”,却鲜闻单位领导和官员主动上门到下属家里拜年的。问题正在于此,专门给领导子女送“压岁钱”已经超过了正常“压岁钱”的范畴,已是变味变质的压岁钱,这样的压岁钱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压岁钱”,应该坚决抵制和摒弃。

媒体曾报道,中央反四风要求之下,近段时间,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处理了不少“红包纠纷”:一些官员的孩子因为压岁钱锐减,要求家长给予补偿。这些官员子女的“压岁钱”就一定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能真正称之为“压岁钱”的一种“伪压岁钱”。公众应该真正关心、担忧的,正是这类官场中和个别官员子女的“变了味”的压岁钱,至于其他公务人员子女的压岁钱,属于国人传统和社会风气的范围,不宜上纲上线,更不应以一个“小范围”的调查“以偏概全”。

相关链接

压岁钱最早出现在汉代 最初是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清人吴曼云的诗对压岁钱作了解释。 

据说压岁钱可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那时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到了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压岁钱衍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则喜欢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发压岁钱,图个吉利。

网友互动

【民俗学专家】随着人们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呼吁回归压岁钱的本质。

马鞍山市妇联心理咨询师肖琼】面对几千甚至是过万的压岁钱,已经不仅仅是习俗的问题,更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这笔“巨资”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孩子:一、沟通,领到压岁钱不是随意地乱花,可以从侧面了解家人、长辈的需要,让孩子买点有意义的礼物增进家人关系。二、成立自己的小基金,培养善心和爱心,也让孩子有社会责任感。三、选购些书报,在开学之际带去分享给同学,可以从小培养人际关系,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业余知识。四、面对剩余的钱,即使要帮孩子存起来或交学费,也应该有明细,让孩子自己清楚知道钱是如何分配,培养孩子独立的理财能力。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刘博】把自己的每一笔压岁钱都及时存进银行,然后迅速转入自己的支付宝账户,用来购买“余额宝”互联网理财产品。 每笔几百元,积少成多。许多同学已经养成了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习惯,不时用手机翻看当日收益,心里有种满足感。

新闻推荐

市检察院获评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焦点话题让压岁钱回归文化角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