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制造话题、吸引关注,最后达到能促使影迷购票进影院的完美结果。但事实上,因为受电影质量的参差不齐,或明星阵容强弱不一等限制,如何将一部没有话题性、没有明星阵容、也没有大制作的电影甚至是烂片“扶上墙”,是所有电影营销团队都要面临的难题。而近几年的电影营销实战案例表明,“无中生有”是最无节操但也最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很多营销团队的一记制胜大招。然而,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电影故事本身,像《小时代》系列那样的“电影现象”,毕竟是无法复制的。
案例一:无中生有之树上开花
黄晓明陈乔恩两大教主对戏?我勒个去!
电影营销方面通常有两个卖点,一个是故事,一个是演员或导演等主创团队。像《变形金刚4》或者《阿凡达2》这样的电影,即使没有大牌明星,影迷一样趋之若鹜;如果是一些小成本制作,比如文艺片、励志片、校园片等等,投资有限,无法让大牌明星担纲主演,这时候,片方或者导演或者兼职等,会通过各种人脉关系,拉明星名导来片中客串,友情演出。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很多时候,这些本来只是在片中“打酱油”的明星名导,往往会被营销团队毫无节操地利用,大肆宣传某位或某几位大腕,整得好像电影真是他们主演的似的,结果,有明星粉丝买票进影院之后才大呼上当:说好的主演呢?明明是小配角啊!
这在营销手法中,可以用三十六计中的“树上开花”来形容,原本没什么名气,甚至也没什么内容的电影,在如此包装之下,立时显得“高大上”起来。各种案例中,青岛籍明星黄晓明可以说备受其害,屡屡在友情客串的作品中“被主角”,今年上半年上映的《激浪青春》、去年上映的《玛德二号》、《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片莫不如此。特别是《激浪青春》一片,宣传方将炮火集中在 “黄晓明陈乔恩两大教主谈恋爱”上,在后来推出的演员海报上,也将黄晓明放到了很显眼的位置,最后,“忍无可忍”的黄晓明、一向低调被称好好先生的“教主”,在微博上发“飙”了:“本知道演员这职业被动,但也不能被动到任脸摆布吧。三年多前,为广州亚运会,客串了运动电影《激浪青春》。本想只是帮忙两天的临时工,突然成了主人翁。如果把出现时间折算成面积,几分钟的戏海报上居然我的脸占了一半。这就叫卖片?那我真正当主角的戏,海报上我的脸可还真就放不下咯!”
昨天,黄晓明工作室的宣传人员婉言谢绝了记者关于黄晓明如何看待类似事件的采访,她表示,“不想说了,因为说次数多了显得很矫情”。看,把“教主”都逼成啥样了。
案例二:无中生有之含糊其辞
拟请梅尔·吉布森来华导戏!导演人呢?
一部电影从立项到导演、演员确定、拍摄动态、后期制作到最后落地宣传,每个环节都可以成为营销素材的来源。在这其中,关于演员的营销是最常见的方式,而在启动宣传时先不管有没有跟演员签约,甚至有无跟演员接洽,都先无节操地来上一句 “拟请某某某明星主演”则成为很多电影的惯用伎俩。
比如,2012年初,由中美合拍,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特赦》在京举行启动发布会。“据介绍,该片投资高达6亿,已筹备近三年。影片讲述唐山大地震时期监狱里的故事,将结合监狱题材与灾难片的特点,表现人性的复杂。在片方给出的中意的导演名单中,竟然包括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罗兰·艾默里奇三大国际名导。制片人表示,加盟该片的明星将于日后公布。”该消息北京各大媒体均有报道,但两年多过去了,《特赦》似乎失踪了。我们只能期待,或许明天,马丁或者罗兰或者斯皮尔伯格站出来说,“我要拍《特赦》”。
无独有偶。2009年,有消息爆出有投资方两亿投拍藏地传奇电影《古格王朝》,拟请梅尔·吉普森任导演。没错,是请梅尔·吉布森,而且是当导演,至少当时的新闻是这么公布的。消息一出,吉布森的影迷奔走相告,然而,5年过去了,或许梅尔·吉普森太忙,反正我们一直没看到他的身影,假如你碰到他,麻烦替中国影迷问一句,他什么时候来拍《古格王朝》?
得益于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拟请”二字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又很传神地表达了投资方的宣传需求,同时还吸引了影迷的眼球,可以说,这两个字被电影营销中运用到了极致。与这两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欲邀”一词。如果你质问投资方,他们可以说,当初是有这个想法,但因为档期等问题无法成行,只能留下遗憾了。
案例三:无中生有之假痴不癫
韩寒王珞丹“酒店幽会”?切,一起看片!
《赵氏孤儿》上映前夕,网上突然爆出主演“王学圻、范冰冰同居两年”的绯闻,在《后会无期》开画的前几天,网上也爆出韩寒为了王珞丹跟妻子不和、韩寒王珞丹五年地下情曝光等新闻,各方当事人均称这是造谣,韩寒对于他和王珞丹的“酒店幽会”则给出了“一起看片”的解释。而在网友眼里,这两起案例都不过是电影炒作的一种伎俩,基本上属于“无中生有”,说中肯点,就是先造谣,然后再辟谣,有点装疯卖傻的感觉。
比如,前几日,有关“奶茶妹妹”章泽天主演电影《左耳》中“小耳朵”一角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消息源甚至言之凿凿称 “奶茶妹妹”已经以200万片酬接演该片。很快,8月5日20时51分,《左耳》导演苏有朋发微博否认这一消息,并称:小耳朵另有其人。随后,不少记者的邮箱收到了片方的“辟谣新闻”。
在苏有朋微博发出之后,奶茶妹妹也转发该微博并附加评论称:“《左耳》对我们这代是个梦,能埋头在课桌里迷恋的梦。青春并不都是美好的,那些日夜的痛和泪,冷暖自知。很遗憾时间上无法参与其中。苏导对小耳朵的故事很有自己的想法,期待[呵呵]~”从她的评论中只能推断,双方或许有过接触,至少,网友看了感觉她果真是有进军影视圈的打算,但也有网友怀疑奶茶妹妹根本不会参演电影,只是配合片方的炒作手段。
不管怎么说,《后会无期》也好,苏有朋的《左耳》也罢,都成功吸引了媒体关注,当事人也成为一时间的热门人物,是“双赢”的结局。
本版撰稿 记者 许城贵
新闻推荐
(十八)他想成为最好的酿酒师,缜密起来像电脑硬盘,感性起来像个大情圣。俩帅哥情迷啤酒美国帅哥江河三十刚出头,他生在加州,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在内华达州读完书,十年前来到中国,第一...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