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李村路忆旧,李村路忆旧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8-07 09:04   https://www.yybnet.net/

◎徐昆源

李村路上的房子大多都是日式建筑,而且大多都是两层。也有三层的,不过有一层是在地下,从街面上看还是两层。我们叫它地下室。说地下室也不太准确。因为若从李村路的街面上看,只有一排排嵌入地下的气窗,确实是地下室。但你若绕到后面的市场三路看,它又是明门明窗,像是陕西窑洞那般。因为李村路自青岛开埠后即是商业街,所以,李村路街面上的房子大多都是前店后家的格局的。我家是李村路11号,也是日式房子,自然也是前店后家的格局。我父亲是画画的,他在五几年就在李村路开了一个画店叫 “徐萍美术社”,一直开到1957年合作化,他“合作”进了青岛美术社为止。

我们家虽说是前店后家的格局,但实际使用却不是按照人家建筑师的设计运作的。本来是一家住的房屋,却被当时的房管部门硬生生地塞进去三家。即前店是我家,后面的两间屋子又安排住进来王姓人家、郝姓人家。这么三间屋子怎么住人呢?特别是我们家八口人,父母加六个孩子,一间屋子怎么住呢?有办法。李村路上的日式房子大多都设计有阁楼,那是为了办前店时放货物的。一般高度为一米四五,站不起人来。但是没办法。爸妈就把我们六个孩子赶上去住了。下面父母住兼开店。青岛人都叫这种阁楼为“吊铺”。后来我的两个妹妹大点了,不好和小子们混住在一起了,没办法,父亲又动手搭了一个小吊铺,让他的两个女儿住。两个妹妹算是有了“闺房”了。由此,我们家就有两个吊铺。我们叫原先的阁楼为“大吊铺”,后搭的叫“小吊铺”。每到冬天,吊铺就特别暖和,也是我特别愿意早早爬上去的原因。因为虽说直不起腰来但是可以躺着看书呀。躺在温暖的吊铺上看书,躯体虽说受到限制,但想像却不受限制。由文字而生的想像翅膀,在低矮的吊铺里任意驰骋。真是冬日里神仙的日子呀。

我家的大吊铺最辉煌的时候是1960年“瓜菜代”时。那个时候我们家与莱西老家亲戚“互动”频繁,不是我们下去“倒地瓜”,就是他们上来走亲戚。农村地方大,住没问题。城市我们家可就麻烦了。这时,大吊铺显身手了。最多时,我家的大吊铺齐刷刷躺过九条汉子睡觉。

我家老屋在建快速路二期工程时拆了,老屋拆的时候我特意去看了看。发现大吊铺的支撑梁、地板什么的统统露着白茬。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硬是没把它腐蚀掉哪怕半毫米。而且,连一个虫洞都没有。如今,李村路因为上述工程被拆掉了半条街。不过还留着半条街,可以让人依稀看到它百年老街的某些风采。也算是拆迁者手下留情吧。然而,那座给我留下许多美妙回忆的青岛影剧院却不见踪影了。它被拆掉了。

新闻推荐

有幸福生活就拿出来晒吧,有幸福生活就拿出来晒吧

早报文娱专讯 你喜欢拍视频或微电影吗?你是否用视频记录了你的幸福生活?赶紧拿出来晒晒吧,2014青岛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昨起正式启动,即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种微视频或微电影,获奖作品将在青岛电视台...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李村路忆旧,李村路忆旧)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