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4日讯(记者王媛)24日,由青岛市工商局编制的《青岛市工商局消费领域交易合同签订、履行提示性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施行,其中共列出了30条“法则”指引消费者、经营者如何签一份公平合理、消费安全的合同。市工商局表示,《指引》相当于一部合同维权的“工具书”,在全国来讲属于首创。
《指引》共计30条,主要适用于青岛市行政区域内旅游、住宿、餐饮、购物、交通和文化娱乐等行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就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合同交易行为。30条“法则”除了针对目前合同签订、履行行为容易引发纠纷的方面作出提示外,还特别对适用较广泛的格式合同、网购交易合同、卡券类合同等3种特殊合同做出了解释性提示,并对个人信息保护、合同争议解决等热点进行了指导。
记者注意到,《指引》对经营者划定了更细致的义务范畴。比如,岛城曾有消费者投诉,在某酒店办理了5年有效期的充值卡,但卡还没用完,酒店就关门不干了,投诉后才发现,酒店门头的租赁时间仅3年。对于此类纠纷,《指引》建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正门、大厅、服务台、收费台等处主动明示租赁期限、经营者信息、合同争议处理方式和退费标准。经营者合法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及企业名称的,要明示授权使用期限。
针对经营者决定终止营业的情况,《指引》建议将告知时间提前至60天,希望以此给经营者和消费者足够时间就退费返款等善后事宜达成一致。
对于纠纷调解难度最大的卡券类合同,《指引》明确表示,“不退不换”、“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等类似条款均不合法,“消费额度不足”、“价格上涨”、“节假日除外”等均不能作为取消优惠活动或设定额外附件条件的理由。
新闻推荐
荷球比赛现场。本报讯(记者赵强通讯员张雪)5月20日,从浙江绍兴传来喜讯,2016年第八届全国荷球锦标赛青岛黄海学院荷球队以五胜一负的战绩成功卫冕全国冠军。台北万芳代表队、浙江...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