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新生后的盐城路社区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它与其他3个社区一起,在奔向“大社区”的路上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写就属于自己的精彩,看尽一树一树的花开。
2005年末2006年初,盐城路社区居委会从盐城路19号院的出租房中搬走了,搬进了敞亮又宽敞的镇江南路8号节能中心办公楼上,不过依然算是寄人篱下。“社区租了这座办公楼第6层楼房的一半,大约有300平方米,一共有十几个房间,会议室、电脑室、活动室都有了,好像还有一个医疗室,记不太清了。”今年74岁、家住盐城路社区的陈祥泰陷入回忆,“楼上还有按摩椅、体育器械呢,社区的功能一下子多了起来,居民们不仅能在里面上党课,还能在那儿休闲娱乐了。”
而与此同时,盐城路社区的文化力量也在悄然崛起。2006年1月18日,盐城路社区72岁的金平安老人被评为2005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金老18年如一日,花费了数万元在自己家里建起了免费家庭书屋,供我们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借阅,实实在在地为周边学子筑起一个‘求知殿堂\’。”盐城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明纪美说,“金老永远是我们社区的骄傲!”那一年,盐城路社区的文化品牌着实在岛城打响了,关于其社区文化建设的报道时常见诸报刊、广播以及电视节目。
“金老生活简朴,省吃俭用为的就是能给孩子们多买些书。为了买书,他还几乎跑遍了岛城的书店,并挨家挨户地‘串门儿\’,借机宣传自己的书屋,开始时大家不理解、不相信啊。”陈祥泰感慨说,“后来人们才懂得了这位老人的用心良苦,虽然现在金老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一直被社区居民所铭记、传扬。”
也正是在这一年,陈祥泰被老年大学聘为现代文学讲师,当时班上的几名学生偶然跟陈祥泰提议成立文学社,陈祥泰便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经过几次场所更换,小白桦文学社活动地点终于确定在了盐城路社区居委会,此后每月一次的沙龙活动也固定下来。小白桦文学社真正开始成为盐城路社区又一居民尤其是老一辈文学爱好者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
紧接着,2007年2月27日,由陈祥泰牵头成立的社区国学班也开课了。“大伙每周四都来社区学《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陈祥泰说,“那时社区虽然宽敞了,但毕竟在6楼,来学习的老人行动会非常不便,那时办公楼上有电梯,不过电梯是从2楼开始的,只能坐到5楼。社区里设施条件也不算好,没有喝水的设备,那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都是居委会工作人员从家里捎着电燎壶去给我们用,后来,我们学员觉得总麻烦社区,怪不好意思的,就凑钱买了个,每月大伙还自发交给社区20块钱电费。”陈祥泰告诉记者,即便学习环境不是非常理想,但学员们的学习劲头却一直足足的。本报记者李晨
新闻推荐
“青岛雄鹰”飞出国门,参加邀请赛 中青英联足球队客场迎战印度尼西亚万隆足球队,最终0:1遗憾告负
中青英联的队员正在组织进攻。本报讯(记者毛增生)享有“青岛雄鹰”美誉的即墨中青英联足球队一直是岛城足坛的一支劲旅,作为岛城唯一一支县级市球队连续两年占据青岛足协杯赛的三甲...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