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004年]
粗放管理卖场更像大杂铺
[2005年~2010年]
数量激增产品分类细化
半岛全媒体记者于红靓
伴随着半岛都市报的成长,18年来,岛城家居市场也经历了风云变幻,特别是家居卖场方面,更是经历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变迁。
从最初粗放式管理下的“大棚式”卖场,到渐渐有了店铺的样子,再到后期形成成熟大店的模式,伴随市民居住水平的提升,岛城家居卖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在竞争激烈中,市场愈来愈规范。
18
时间回到1999年,那时候达翁建材市场已经存在7年了。“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的卖场。”青岛达翁集团的总裁戚振香回忆,18年前,达翁最初的建材卖场是“大棚式”,建材、家居用品等材料丰富,几乎能满足当时市民家装的基本需求。“当时李沧这边还是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楼房建设都在进行。”戚振香介绍,整个市场对建材等的需求量相当大,而进行建材买卖的从业者也不少。“而且当时市场上,大家对家的装修要求也没现在高。”戚振香回忆,当初这种“大棚式”的卖场在招商时也是困难重重,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后才聚拢起一批建材商。
几乎在同时期,海博家居的第一个店——敦化路店也成立了,这是青岛早期的几个专业家居商场之一,成为当时市民挑选时髦家具的必逛地。“家居卖场要做得下去,必须顺应市民的消费习惯。”海博家居总经理彭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抓住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习惯,海博家居敦化路店迅速打开市场,逐渐赢得了市场的信任度,获得良好口碑。而后为了更精准定位消费群体,2004年,海博家居华阳路店成立,定位中高端,为市民选购家具提供了更多挑选空间。
正是这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作为楼市下游的家装市场也逐渐热起来。消费者对于建材、家具等的要求提高,市场开始愈加规范,消费者期待更加专业的家居卖场出现。
进入2005年,岛城家居卖场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卖场进入扩张阶段。正是在这个阶段,海博家居等连锁家居卖场频频建立分店,而此时的达翁建材买卖,也已经从最初的“大棚式”发展到家居建材广场,规模扩大、品类更加丰富、大品牌相继跟进,真正有了大型专业卖场的样子。
随着对居家体验要求的提高,市民对建材、家具等的质量、款式有了更细的要求,这就促使着卖场内部产品分类更加精细化。“卖场的品牌丰富度明显提高。”戚振香介绍,这时候的达翁卖场,除了建材,地板、卫浴等品牌也纷纷入驻,卖场销售品类相当丰富。
随着卖场内部产品分类的细化,各家卖场之间定位也更加清晰。以海博家居为例,最初的敦化路店打开了市场、定位中端,之后的华阳路店定位中高档,两家店几乎覆盖了低中高端多个层级的需求。而这个阶段,岛城的其他几家知名卖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各家卖场以辐射范围内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为基础,准确定位,细化市场。
“市场太好了!”多位业内人士感慨,这个阶段卖场经营“容易做”、“赚钱容易”。据了解,这个阶段,岛城卖场更多的是承担的“物业主”的角色,简单地说,就是卖场提供场所,各个商户全靠自主经营。此时,市场火热的背后,如何规范商户的行为,提高卖场的品牌度,成为摆在卖场经营者面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推荐
刀尖上起舞,颅脑“拆弹部队”是怎样炼成的 ——探访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鑫鑫通讯员王婷婷稍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心术》,是以医院神经外科为主背景的影视作品,一批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只有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神经组织上“翩然...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