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通过资质辨别金融营销、绝大多数消费者会在到期日前偿还信用卡……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比2019年相比提高2.04,居民在金融态度上的表现较好,金融技能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教育仍然有待加强。
存款、理财受热捧应急储蓄较为充足
“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要求我们理财经理做资产配置。”说起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变化,交通银行市南一支行理财经理孙仁帅深有感触。他在工作中发现,客户对于金融产品和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全面。
银行一线工作人员感受到的变化,在央行的《报告》中有直观的体现。《报告》显示,消费者金融知识更加丰富。与2019年相比,金融消费者在信用知识、保险知识、贷款知识、存款知识、年化收益率计算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中,85.15%的受访者认为不良信用记录会对自己申请贷款产生负面影响;71.03%的受访者知道无条件退保相关规定;68.62%的受访者知道贷款期限越长,还款利息越多,每月还款越少。
从投资理财种类看,在最近两年有储蓄或投资行为的受访者中,60.36%持有过存款类产品,52.63%持有过银行理财产品,51.39%投资过基金(非货币类),29.14%买过货币类基金,27.82%买过股票。
消费者金融技能变得更强。整体来看,我国消费者在日常收支管理方面表现良好,大多数处于收支盈余或平衡状态。在网上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信息的群体,能够意识到要通过查看金融牌照和金融营销人员的资质来辨别金融营销广告。另外,我国消费者有较为充足的应急储蓄,有78.4%的受访者可以应对相当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报告指出,这对疫情下的经济复苏形成有力支撑,是我国经济韧性强的表现之一。
对超前负债消费普遍持谨慎态度
消费者金融行为显著改善。以信用卡还款为例,与2019年相比,受访者信用卡还款行为明显改善,全额还款的比例提高了8.2个百分点,最低还款额或还款能力不足的比例下降了2.81个百分点。同时,消费者阅读合同习惯也有明显改善,与2019年相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的比例上升了12.31个百分点。
消费者金融态度有所提升。在负债消费意愿方面,普遍持有谨慎的态度,41.90%的受访者在购买汽车等大件商品时倾向于全款支付,34.54%会选择部分贷款,23.57%会按最低首付支付,将贷款额度用足。相对于70后、80后,90后、00后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态度更开放。从年龄维度看,负债消费的意愿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在购买大件消费品时倾向于贷款的比例越低。另外,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态度方面,过半受访者持肯定态度,也有不少人认为便利与风险并存;大部分受访者认可金融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针对青少年金融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学校课程教育。
“一老一少”群体仍是金融教育重点
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建立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以来,今年是央行第三次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综合来看,总体上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逐步提升,不过,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
根据《报告》,消费者对分散化投资等基本金融常识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金融投资收益的预期具有非理性特征,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而从重点群体看,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现倒“U”型,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其中,老年人在适应金融数字化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应关注老年人的数字金融转型风险,保持足够耐心,避免老年人在转向数字渠道时遭到非法金融活动的侵害,加大对老年人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董真
新闻推荐
“七彩”教育,未来可期 崂山区张村河小学助梦“七彩”少年茁壮成长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在崂山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昂扬向上的张村河小学是一个缩影。新启用的校园磅礴大气且智慧十...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