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李鹏钧
环境卫生、水、人、家庭、生活,这些看上去不相关的事物,在北通镇那新村“巾帼美丽队”的眼里就是一个整体。把村里环境卫生搞好,水美、人美、家庭美、生活美,她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巾帼美丽队不但美丽了环境,也美丽了人的心灵,让巾帼更加美丽。
妇女撑起一片天
人们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浦北县北通镇那新村委,妇女撑起了美丽乡村这片天。
11月3日,和熙的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在临近“大雪”的冬季早晨里,还是让人感到寒风刺骨,人们不得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记者沿着蜿蜒的硬底化水泥村道,来到坐落于旅游名胜风景区——五皇山,山脚下的北通镇那新村委,一路上难得看见垃圾等杂物,就连村民堆放在房前屋后的柴火也让人看着舒服。“村民的这些改变都是受我们村里的巾帼美丽队影响的,以前村里也是随处垃圾和禽、蓄的粪便,小孩的尿片随处可见,短短不一个月时间,从村民的屋里,到村里的各个旮旯,你只能在垃圾箱(篓)才能找到垃圾,我们村能有这么大的转变,全部都是她们的功劳。”记者向村民打听“巾帼美丽队”时,村民们毫不吝啬的向记者表达了对她们的尊敬。
党员带头改变旧俗
中年妇女、稍胖、大嗓门、风风火火,这就是“巾帼美丽队”的队长付琼芳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符队长告诉记者,10月13日在参加了北通镇妇女代表大队后,就寻思着在美丽乡村中,如何发挥农村留守妇女的作用。“村美、水美、人美、家庭美。”大家形成这一共识后,妇女党员带头成立了“巾帼美丽队”,大家统一行动,清洁了这个村又到那个村。看到她们如此卖力的为自己村清洁环境,一些妇女和村民也纷纷加入到清洁队伍中。
付琼芳介绍,那新村委有18个自然村,“巾帼美丽队”分为18个小队,按照生产队大小,每个小队有3至7名队员,全队共计73名队员,加入美丽队的妇女都是村里威信较高、勤劳肯奉献的,队员最年轻的28岁,老的60岁,每天队员们都统一行动,对村里村外清洁一次,把垃圾统一起来,由村里的清洁员进行焚烧处理。“第一次清洁时,劳动强度是最大的,多年的陈年垃圾散发的臭味,刺激着我们的呼吸系统,在农村按照习俗,老人过世后,都把一些衣服、床上用品等遗物扔到外面,久而久之,从村里经过的江边,到处都是这些老人过世的遗物,这些垃圾不但破坏环境也污染了水源,当时我们把这些垃圾全部集中焚烧,回村后,对村民进行教育,从此以后,村里再有老人过世,家人就会直接把老人的这些衣物进行焚烧处理,或者交由美丽队处理。”付琼芳告诉记者。
精神永恒
你们每天都花上不少的时间用在清洁上,家人对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有意见呀!还很支持。”付琼芳告诉记者,其他的美丽队员也附和到。“家里人也觉得村里有了我们这支巾帼美丽队,村里的环境卫生确实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改变了村民乱扔,乱堆放垃圾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有是外面,村民都逐渐形成了把手中垃圾扔进垃圾箱(篓)的习惯,这些好的习惯也慢慢出现在村里孩子的身上,通过大人的言传身教,教育下一代。”一名巾帼美丽队的队员告诉记者。
没有报酬,没有饭吃,你们依靠什么坚持下去?
听到记者的提问,付琼芳带着几许严肃的告诉记者,虽然没有收入,也没有饭吃,但是我们劳动很幸福,劳动教育下一代,值得。看到村民都受到影响,有好的改变,苦点、累点,值得。
记者采访了解到,巾帼美丽队在当地影响很大,平坡、青湖等村委也相继成立了女子清洁队,北通镇其他村委也正在筹备成立女子清洁队。
那新村委支书厐仁君告诉记者,没有报酬,没有饭吃,要说她们凭什么坚持,持久的把清洁搞下去,只能说是一种精神,她们依靠一种精神在坚持,她们不但美丽了环境,更美丽了人的心灵。
新闻推荐
“大家快过来看一看,我制作的竹扁担,既新鲜又耐用,一根竹扁担,只卖十二块钱!”1月6日中午,笔者在浦北县白石水镇街的一地摊上看到,一农村老汉正在不断地吆喊着出卖他面前摆放的50根竹扁担。一些听到吆...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