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通
狂风掀翻屋顶,暴雨冲断桥梁,碗口粗的大树都被齐腰折断,连根拔起……这是中楼镇遭遇10号强台风“达维”正面袭击时的场景。
统计至今,此次台风造成该镇3050间房屋受损,倒伏及折断树木163.5万棵,倒伏玉米3.4万亩,供电、通信线路全部被破坏,紧急转移群众3500人。截至8月7日,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784亿元。
面对这起罕见的台风灾害,该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虽然损失较大,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台风来了,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
从接到各级气象部门预报起,该镇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防汛预案,研究制定应急防范措施。
所有防汛责任人全部到岗到位,对水库、塘坝、河道等防汛情况做台风暴雨来临前的最后检查,发现隐患迅速排除,全面检查居住在危旧房屋内的年老体弱人员是否全部撤离。
防汛值班人员密切注视台风行动路径,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防台风Ⅰ级应急预案,共备足编织袋1万条,铁锹500张,手提灯300盏,船6条,铁丝1吨,木桩1立方;66支防汛抢险队也整装待发,为迎战即将到来的台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哪里有险情,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
面对台风和暴雨肆虐袭击,该镇广大党员干部临危不惧,时刻冲在危险最前沿,不论是主要负责同志还是镇村一般干部都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8月3日凌晨,狂风伴着暴雨来势汹汹,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降雨量就达到了120多毫米。
凌晨4点,一直在村办公室值班的该镇大陈家军子村党支部书记陈淑万眼睛紧盯着屋外见涨的洪水,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些下午做工作时嘴上答应心里却不打算转移的老年人,雨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不行,得赶紧去看看”,一声令下,他带头钻进狂风暴雨中,提着手电筒挨户查看群众是否安全转移,结果发现,仍有20多个村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从老房子转移。
陈淑万等人随即搀扶着他们立即转移。92岁的老大娘房玉英固执地说“我不走,没事、没事”,此时,大水已经灌进屋里十多公分。陈淑万急了,背起老人就走,最后20多位老人全部安全转移,1个小时后,那片老年房全部浸水 40-50公分,多间屋角塌陷,十分危险。
台风来袭时,像陈淑万一样,全镇65个村232名村干部彻夜奋战在防汛防风第一线,坚守水库、转移群众,未造成1人伤亡。
房屋倒了,党旗在狂风中飘扬不倒
灾情发生后,该镇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投入到抗灾自救第一线,核查灾情,组织开展灾后自救工作。
镇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到各村查看灾情,包村干部克服道路不通等难题,赶赴所包村查灾、核灾,帮助群众开展灾后自救。为尽快修复损毁基础设施,包村干部帮助调来挖掘机、吊车等施工机械,夜以继日清理路障、疏通道路。
供电所20多名农电工紧急赶赴各村,争分夺秒抢修电力设施,架设电力线路,一个工地干完,急忙赶往另一个工地,忘了休息时间,饿了吃点自带干粮,一干就到深夜十一二点。
兽医部门紧急调运1200瓶消毒液、火碱2吨,深入各村大街小巷、各养殖场进行灾后消毒防疫,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
镇农技、林业等部门服务人员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工作,指导群众科学进行灾后作物田间管理。
为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镇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了一名普通党员干部的当行本色。
——— 大陈家军子村党支部书记陈淑万家中价值7万多元的棉花被大水浸泡,但直到全村道路、供电、自来水都恢复了正常,他才安心地回家晾晒已经开始发霉的棉花;
——— 上涧村党支部书记李凤成自家养鸡大棚被台风掀翻,数万只小鸡被砸棚下,但是心里惦记还未安全转移的群众,他顾不得自家的损失,与村干部们一次次地入户转移群众。
当笔者问道:价值70多万元的养鸡大棚就这么没了,你不心疼吗?他声音沙哑地说:“哪能不疼啊,当时想的就是不能让一户群众出事,钱损失了再慢慢挣呗!”这就是在大灾面前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正是这样成百上千个党员干部在台风暴雨来临之际,冲在危险最前沿,为广大群众挡风遮雨,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安全的天空。
目前,该镇各项灾后自救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群众的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稳定,人心安定。截至8月6日全镇所有道路均已疏通,中断的供电、通信、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也全部恢复正常。
新闻推荐
受法院委托,定于2012年9月6日上午10时在莒县人民法院立案大厅科技法庭公开拍卖下列标的:一、房产类:1、莒县长岭镇大官庄中心小学东侧的院落一处及院内房屋,包括厂房三间,办公室两间,宿舍三间...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