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刘伟)8月8日,东港区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应对台风“达维”过后的救灾减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会上,听取了全区受灾情况和应对措施的汇报,传达了市领导在三庄检查灾情及救灾工作的讲话精神,就进一步做好救灾减灾恢复重建作出部署。
会议要求,要高度重视救灾减灾工作。救灾减灾、恢复重建是当前全区第一位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干部要深入一线,加强调度指挥,认真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区级领导同志要立即到包联乡镇现场办公,指导救灾,慰问群众。各级各部门要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与受灾群众一起共度时艰,确保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
会议强调,要全力组织开展抗灾救灾。要切实加强应急物资、资金和抢险队伍等保障体系建设,突出做好灾区通电、通水、通路和保群众安全、保群众生活、保恢复生产等重点工作,抓紧做好损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民房等恢复重建工作。迅速下拨抢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要派出抢修队伍,全力抢修损毁的道路、桥涵、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预报预警。要密切注意天气、雨情和水情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准确把握超过警戒水位、汛限水位的水库、塘坝、河流运行状况,严防决堤、垮坝等事故发生。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治。要采取措施,防止树木和电线杆倒折、老旧和水泡房屋倒塌、户外广告牌坠落等次生灾害,做好防御再次发生风暴潮、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准备。要制定严密的防汛预案,遇重大险情,要提前组织好转移避险,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及时通报有关信息,确保联络渠道畅通。
东港区卫生局
确保灾后无疫情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徐健)为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东港区卫生部门加强灾后传染病监测预警和疫情报告,确保台风暴雨后无疫情。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灾后防疫与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区人民医院成立2支医疗救援应急队,在区疾控中心成立了1支卫生防疫应急队,各镇街道卫生院也分别成立了医疗救援及灾后防疫小分队。
加强生活饮用水及传染病疫情监测。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农村分散水井、水源的监测,积极指导农村饮用水消毒药品的投放及加强水源地周边保护,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
加强医疗救治,确保急救工作及时有效。接到防范台风通知后,开辟了受伤群众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医疗救治人员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预留床位170张。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积极开展灾后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宣传饮用水安全知识及消毒技术、食品安全知识、环境卫生安全知识、灾后易发传染病的预防,提高广大群众灾后疾病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东港区交通局
应对“达维”保畅通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武德峰 杜立丽)受8月2号台风影响,东港区部分农村公路严重受损,经济损失严重,部分路段影响通行,经过全力清理,辖区公路已全部畅通。
据统计,全区农村公路共损毁行道树3440余株,冲毁路面17.8公里、桥梁5座、路肩34处,造成经济损失641万元。潮石路、大沈线、迟下线、山南线、汪黄线、日夏线树木倒伏严重,造成公路路肩破坏,部分通信光缆线杆损毁,影响通路畅通。
面对灾情,区交通运输局组织辖区交管所和辖区养路员全员上路展开救援,局党组分成3个督导组,分赴各个镇(街道)现场督导,对倒伏树木归属权为村集体或承包人的,通知他们处理树木,局免收绿化基金;对潮石公路2处受损的大型广告牌已将损坏部分吊除,排除了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已全部规范设置了交通警示标志。
经过一天半的紧张抢险,全区农村公路已实现畅通出行,两侧倒伏行道树已全部拖离公路路面,正组织人员清运;损坏的公路路肩等公路附属设施待树根清理完毕后即时组织培护;因水毁受损的公路已全部设立交通警示标志,正在组织抢修,预计一周后辖区受损农村公路能全部修复。
东港区供销社
千方百计助农销落果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山世勇)东港区果农因台风受灾,台风过后,该区供销社第一时间组织系统内干部职工投入灾后自救,帮助灾民销售落果。该社千方百计通过果品公司、良丰农资公司、联农配送中心、各类专业合作社组织苹果收购客户开展入村、入果农户收购落果,然后由果品公司统一组织外运。同时,良丰农资公司还组织技术服务部人员深入到田间、果园指导农民进行灾后自救。
由于台风造成的落果面积较大,上货过于集中,致使果汁厂压级、压价。在外销每斤倒挂0.03元的情况下,该社克服重重困难,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组织外运的果品公司进行一定的经济补贴,最大限度地把农民手中的落果全部收完,减少果农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
截至8月8日,该社参与收购落果115万公斤。果品公司腾出4个库位,帮助收购客户用于储存落果,以保证因台风造成的落果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同时又联系奎山果汁厂、莒县果汁厂、乳山果汁厂等厂家在河山、三庄等乡镇设点继续收购落果,最大限度减少果农损失。
后村镇
迅速开展灾后环境整治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刘伟)连日来,后村镇抢抓当前晴好天气,组织全镇广大干群迅速开展灾后环境清理,做到“四个结合”,确保整治扎实有效。
与“党员奉献日”活动相结合。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以“清垃圾、美家园”为主题的党员奉献日活动,全镇1000余名党员参加活动。
与“灾后防病”活动相结合。发挥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主力军作用,组织受灾群众开展消毒杀菌3万余平方米。
与“四大整治”工作相结合。组织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对水毁绿化进行清理、扶正、补栽,对塌陷道路、沟渠进行修复、加固。
与“创建检查”工作相结合。开展为期一周的农村文明创建工作半年检查,重点检查卫生保洁机制、灾后自救活动开展等情况,在督促整改的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总评。
西湖镇
全力投入灾后重建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程浩)台风过后,西湖镇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立即成立了由镇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救灾工作组,全面展开调查摸底,深入各村、学校、塘坝、水库等调查了解情况,认真核实灾情,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了灾情台账,使灾情统计到户。
该镇抗台防洪指挥部调运防洪救灾物资送往受灾严重的村,将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都坚持在抗灾救灾第一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指导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力争将这场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农技部门及时向农户提出补救措施,并运用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等多种手段向受灾的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对在这次台风中损失严重的养殖户和庄稼、蔬菜、水果等种植户,进行灾后抢救和病虫害防治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损失。
据了解,该镇还积极组织人员到各村挨家挨户调查房屋倒塌、损坏情况,指导开展倒塌、受损民房修复重建工作。水利、电力等部门也正在清查毁坏工程的情况,组织力量抓紧抢修,为恢复生产生活创造条件。目前,西湖镇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
三庄镇
风雨炼党性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李晓飞)三庄镇是这次受台风影响较大的乡镇,却没有垮一塘一坝一库,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无重大事故发生。据统计,该镇已完成清理修复水毁工程50余处,道路20余公里,路面60余公里。
24小时坚守。8月2日到4日,该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全部下沉,对各村的危房、水库等进行24小时巡查值守,对地质灾害点实行一对一监测,各村成立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应急抢险队,形成了镇、村、户联合,“三人一库”的综合防御体系。
迅速生产自救。8月3日,天一亮,该镇党员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加强与各职能部门沟通,申报灾补资金。民政办深入实地勘察,做好灾情记录,对符合农房理赔条件的,及时向人保财险公司报案。4日上午,大部分村的道路都实现了畅通,6日下午,电力全部恢复。
连日来,该镇农口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灾后农业生产,重点解决抗灾自救遇到的农业技术难题;机关干部积极购买“爱心果”,动员群众收集卖打浆果;邀请烟站人员指导受害黄烟摘叶、洗泥、烘烤,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损失。
目前,该镇整个救灾过程有条不紊,广大受灾群众情绪稳定,全镇经济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李新文 葛平永)一场不期而遇的台风中断了桑园镇夏季育龄妇女进展工作,该镇计生委迅速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号召全委干部职工在大灾之际,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到全镇的救灾工作。...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