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兰新
大爱岚山,岚山大爱,一脉相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广大群众自古以来就有着崇尚文明正义的历史传统,尧王东巡、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源远流长,这里也曾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著名的安东卫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改革开放以来,靠着“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创先创业勇往直前”的豪迈,靠着“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拼搏,岚山成为非公有制经济最先孕育和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打造出江北最大的干鲜水产品交易市场,从30多年前的大渔村,发展成为鲁南苏北跨越发展的先锋。
“大海无情人有情、冷库虽冷人不冷、渔货有价情无价”,靠着“岚山人实在、我就是岚山”的执著,先后涌现出16起岚山渔民不计经济损失、不顾自身安危的海上抢险救灾义举,每年都有近千万元的社会爱心捐助行动,“海纳百川、重情重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成为岚山最具特色的民风基调。
敢为人先,岚山区“四德”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以“大爱”为主题,以感恩感悟为手段,以爱心实践为载体,以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标,创新开展了“大爱岚山”感恩实践活动,将“四德”教育不断引向深入,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大爱岚山”,彰显四德风采
岚山设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目标,面对“四德”建设的新要求,面对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调整给岚山发展带来的新局面,建设新区岚山全新的区域道德与文化认同,成为岚山实现率先优质科学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政治课题、社会课题、文化课题。
在紧密如何把岚山人民这种大海一般的情怀引导好、发挥好,使之成为一种规范持久健康并能够广泛认同的区域道德文化,进而成为推动岚山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岚山区历届班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结合岚山实际的调研论证中,岚山发现,爱和感恩是根植于岚山这片热土中最具活力的一对道德元素、文化基因,是岚山人最具体、最现实的情感表达和道德行动。
——— 汶川地震,岚山区内文明单位半个小时捐款56.87万元,全区总计捐款1.6亿元,爱心如潮;
——— 由区文明委及相关工青妇民政等部门牵头实施的各类结对捐助活动中,全区共有27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得到救助,成功实现了全覆盖;
——— 中央文明办全国好人评选,42万人口的岚山上榜14人,岚山好人遍地。
给予了爱,有时不一定催生感恩。明知或已经得到了大项目建设带来的丰厚收益,但就是不肯放弃个人的眼前小小损失甚至漫天要价;明知取得的一点工作成绩是岗位所依本职所在,但常常期待额外回报甚至愿望强烈;对父母的关爱、同事的帮助习以为常,偶有不周,就报怨不停;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对他人的爱不思回报、不知感恩,对现实所得不思源头、不知珍惜等现象,成为制约爱在道德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瓶颈,成为四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以“四德”教育为指引,岚山确定“大爱岚山”建设的主要载体为“献五心”感恩活动,即:“感恩组织培养、忠心献给组织,感恩父母养育、孝心献给父母,感恩同事鼓励、爱心献给他人,感恩社会支持、诚心献给社会,感恩岗位激励、责任心献给岗位”。
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围绕“献五心”感恩活动,岚山把深入挖掘、宣传、培育身边的好人好事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放大平民典型、百姓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以众多“百姓好人”的“平凡小爱”升华汇聚为“岚山大爱”,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感恩时代的大爱精神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
“小草滴露”,汇聚爱的力量
小草滴露虽无足轻重,却是对大地的感恩与回报。岚山在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层面,全面发动每个人参与爱和感恩的寻找、思考与实践,用行动把小爱汇聚成大爱的洪流。
在机关,通过实行个人“四德”承诺,细化“四德”考核要求,强化日常监督考核,引导干部职工做践行爱和感恩的“小草”。突出讲责任、讲团结、讲效率,开展“大爱岚山、奉献组织”感人事迹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爱心机关”10个、爱心 标 兵 10名、典型案例100件。
在农村,突出孝老爱亲、和睦邻里、共谋发展,通过妇女“赡养老人”承诺、党员干部承诺,开展“邻里一家人”活动,组建“小草学堂”关爱留守儿童,引导邻里之间沟通交流、互帮互助,每年评选表彰1000个示范户。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开展文明信用户、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镇评选,倡树“文明有价”意识,文明信用户由1.1万户增加到5.7万户,户授信额度由3—5万元提升到5—30万元。在社区,突出讲关爱、讲礼仪、讲卫生,通过经营业户、党员干部“四德”承诺、妇女“赡养老人”承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设立爱心慈善超市、建立“爱心回声”记录簿,在村居(社区)设立“博爱基金”,组建“爱心大姐”志愿服务队,参与邻里调解,促进社会和谐。
在学校,推行师德承诺、师德评价和师德奖惩三项机制,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突出报答父母、回报师恩、感谢同学,开展“爱心家庭作业”、“小手洗大脚”和“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在广大未成年人中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凝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
在企业,突出送温暖、创效益、送关爱、尽义务,教育引导企业主对困难群体积极帮扶,积极参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捐助活动,积极参加“文明诚信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创建,为困难群众创造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感恩有我”,激发爱的动力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立足激发每个人心底的感恩萌芽,岚山坚持大张旗鼓地宣传平民典型的平凡事迹,引导广大群众感悟平凡,感悟大爱,激发起爱的无穷动力。
突出“忠心献给组织”,倡树“感恩组织培养、感恩同事鼓励、感恩岗位激励”意识。深入挖掘我区优秀村干部薄自双、优秀组工干部孙培杰的先进事迹,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区内巡回报告,并到日照市区县及部门、省委组织部举行专场报告32场次。在此基础上,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开展了以“知足”与“知不足”大讨论、感恩心得交流、感恩报恩行动等为内容的“个人成长感悟”活动,有2680名同志撰写了发自肺腑的感悟文章,优秀文章汇编成《成长的脚步》一书在全区印发。
突 出“孝心献给父母”,倡树“感恩父母养育、感恩邻里帮助”意识。汇总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感人事迹,汇编成《大爱如影行》、《好媳妇好
婆 婆事迹汇编》等宣传资料,广泛发放学习;开展微电影拍摄活动,以全国好人赵廷荣事迹为蓝本拍摄《孝》,以全省道德模范董加岭为主角拍摄《岗位》,进一步扩大了身边好人影响力。
突出“爱心献给他人”,倡树“感恩社会关心、感恩社会支持”意识。开展“爱心你我他”系列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发扬“扶危济困”传统,近三年来,全区收到各类捐款近3亿元,人均捐款近500元。仅每年春节期间,社会各界捐款就达600万元;汶川大地震期间,全区100余家文明单位在第一时间就捐款达56万元,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突出“责任心献给岗位”,倡树“感恩同事鼓励、感恩岗位激励”意识。开展“岗位论职”活动。围绕岗位论责、岗位定责、岗位论职、岗位评职四项内容,在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中组织开展有效工作竞赛,突出抓好岗位责任落实,先后涌现出文明优质服务窗口125个。
突出“诚心献给社会”,倡树“感恩社会支持、感恩员工敬业、感恩政策扶持”意识。实施“行业诚信品牌”打造工程,在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中建立“诚信联盟”联创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行业诚信品牌”,全区现已评选出区级以上文明诚
信
企
业(个体
工商户)
350个。金融
危机中,全
区先后有48
家民营企业主
动承诺不裁员、不
减薪,新增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大爱接力”,升华爱
的永恒
众人拾柴火焰高,爱的力量只有在传递中升华,才能让爱和感恩历久弥新,不断推进“四德”教育走向深入。岚山注重发挥好人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培树精神文明的宣传员群体,带动形成人人讲大爱、人人知感恩、人人做好人的社会氛围。
政府带动,明确“大爱岚山”民本理念。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设“大爱岚山在行动”、“文明行动大家谈”等专栏专题,通过实施有线广播村村响“大爱之声”,设置“大爱岚山”宣传牌匾、元宵灯会“好人灯谜墙”等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好人。组织开展 “庄户剧团巡演”、“青年歌手大赛”、“岚山宝贝风采”等文化活动,用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宣传“大爱”主题。每年分区、镇两级表彰“大爱之星”、“十大孝星”,隆重举行“大爱岚山”颁奖典礼,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与;在全区性重大活动中,专门组建“好人代表”方队,着力营造好人光荣、大爱无限的浓厚氛围。
企业推动,明确“大爱岚山”责任内涵。突出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节能减排、和谐劳资关系四大重点,组织实施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标准化认证,挖掘推广了永兴公司以诚信友爱为核心价值观的儒商文化、鲁圣公司以学习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文化等一批企业文化品牌,打造示范企业6家,创建“爱心企业”100家。鲁圣、阿掖山等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捐助行动,资助对象扩展至五莲、莒县、费县等地。全区贷款余额达 109.75亿元,年均增长22.5%,按时还贷率达98%;企业参保人数增长20%,保费增长50.4%。
社会互动,明确“大爱岚山”道德义务外延。组建成立岚山区志愿者协会,成立志愿行动分队24支,志愿者注册会员已达3600人,先后组织开
展扶贫济困、关爱助学、敬老爱老、义务献
血、交通引导等服务行动560场次,参
与人数达10余万人次。自发涌
现出了以“奉献爱心、温暖社
会”为己任的“岚山义
工”这一群众性爱心
组织,成员已发展
到2000余人,爱
岗敬业、孝老爱
亲、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蔚然
成风。
“ 大 爱岚山”,海一般的情怀
“大爱岚
山”感恩
实践活动
开 展 以
来,全区各
级各部门不
断扩大活动
外延,丰富活
动内涵,全区
上下的思想道德
水平不断提升,广
大群众进一步增强
发展意识,想发展、
议发展,支持发展、参
与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
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大爱”触发了人的善
良本性,切中了家庭、工作、
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引起了
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认同
率、参与率均接近100%。社会各
界踊跃参加“慈善捐助”、“爱心奉
献”等社会公益事业活动,讲究诚信、关爱他人、扶弱济困、奉献社会成为社会风尚。只有42万人口的岚山区已有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形成了“中国好人”的群星现象。
活动实施以来,动员和组织全社会人人参与、同创共建,集中解决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了社会不和谐因素,化解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家庭、邻里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80%,农村养老协议落实率达100%。全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分别下降10%和5.2%,信访总量全市最低。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204国道拓宽拆迁等工作中,和谐拆迁600多户,完成土地评估清点6000多亩,为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爱岚山”,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行业抓起,实现了道德建设对家庭、单位、社会三大活动空间的全面覆盖,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1.01亿元、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8亿元、增长1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5亿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53元、增长16.8%。2011年,我区一步到位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并荣获“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区”、“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区”。
大爱促进和谐,感恩凝聚力量。“大爱岚山”感恩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区“四德”工程的顺利实施,“爱和感恩”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大爱岚山”已成为新区岚山的道德共识,成为推动岚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道德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张杰尹纪录)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发布《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莒县国税局城区分局三项措施落实该政策...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