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树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教育培养放在首位,既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又重视劳动技能的提高,使每位劳动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适应不同的要求,心甘情愿地为社会和单位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使劳动者由迫使行为变为自觉行动,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以推动生产力发展。
一、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更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的基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素质的高低,精神面貌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以“内强素质优服务,外树形象求发展”为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特别是网络协同办公系统上线后,对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文明必须先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树立环境幽雅,礼貌待客,爱岗敬业,高效廉洁的行业新形象,以展示企业风采,创一流服务。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企业的生存维系在每位员工身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员工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用优质的服务占领市场,赢得市场;二是艰苦创业,勤俭办事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三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密切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注重正面引导,消怨鼓气,凝聚人心,使员工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各类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争创文明行业为目标,紧紧抓主改革的机遇,大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根据增收节支、节能降耗的原则,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提供平台。
三、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工作态度,既抓疏导教育,又不放弃经济、行政处罚,使精神文明建设同企业管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工作的关系,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要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重点是要抓好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团队意识“三项”教育。在工作中,一是切忌模仿化。要根据企业工作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学习借鉴外单位的工作经验,但不可照抄照搬,东施效颦;二是切忌口号化。不能光喊口号,空讲奉献,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切忌表象化。不能认为环境优美,员工队伍外观形象整齐就是精神文明的成果。它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重点是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行业整体形象;四是切忌形式化。要脚踏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项工作,惟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莒县市政工程公司)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张念成)遭受台风“达维”袭击,龙山镇56个村、2.5万人受灾,夏秋作物、学校、企业、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遭受惨重损失,多条道路交通中断,多处农房倒塌,大面积断电,多家企业受损失。...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