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并强调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国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才能扩大,文化精品才有诞生的深厚根基,也才能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强大的价值支撑。
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在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和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
文化名城,要有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文化惠民的物质保障。建设滨海文化名城,就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日照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占地面积580亩的市级综合文化中心确定选址并完成总体规划;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大院、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五项工程建设走进全省先进行列。
不断开创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新局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生产更多像《毋忘在莒》、《日出先照》那样的优秀作品,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不可能单纯靠市场化方式来完成,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完善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把文化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融为一体,靠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应当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用文化的眼光规划建设城市,更加重视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靠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
要“建”“管”并重,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管护力度,通过举办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职能。
新闻推荐
谢谢你们,城市美容师 ——— 市环卫处庆祝山东省第十七届环卫工人节活动掠影
...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