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鹏
辛卯秋冬之际,已四代徙居大连的尹世满叔从大连日照尹氏族人那里得知,老家日照尹氏族谱编委会正向海内外征集后人资料,续修新家谱。兴奋之余,他思筹着几代人寻根梦想今朝终能遂愿。他借去临沂开会转道奔赴老家日照,至此踏上了情切切、意悾悾的寻根之旅……
世满叔对老家日照夹仓没有完整的概念,只有“浅浅的大湾、浑浊的泥沙、石砌的高墙、城墙上的炮楼……”,这些来自父母口耳相传的只言片语,印象总是模糊朦胧。先辈已去、乡讯源竭,寻觅老家的路有些空荡迷惘。“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世满叔怀揣忐忑,只身来到父母阔别七十多年的老家奎山夹仓街。古老又年轻的夹仓已是旧貌换新颜,世满叔斗胆进门入户、访老问幼。宗族老少爷们的热情相助,让他倍感亲切欣慰。族老领他见证了祖宗宅地、收集到一些家族亲戚背景情况。族人还帮他与日照尹氏族谱编委会取得联系。我的兄长尹德君出身教师,退休后接受父亲旨意参与族谱编篡。他统筹续谱综合协调,熟谙日照尹氏家族历史沿革变迁。德君兄与世满叔晤面后,从老族谱里查得他与父尊名讳世清系四伏堂兄弟的册录。叔侄意外相逢,兴奋难抑、促膝恳谈、相见恨晚。德君兄陪同世满叔探望了耄耋家母,在这里我叔侄俩初次见面。叔侄紧紧相拥,至亲至情油然重生。告知世满叔家父因病已于是年秋日西归,叔侄扼腕惋惜,感叹叔如早来一步老哥俩还能当面叙谈,亲情的波澜定会令家父打开感情的闸门,任凭似水流年、云烟往事流淌翻腾奔涌,那将给我们留下多少宝贵的家族史传轶事,滋养族亲后辈。如今先人已去、溯源无着,抱憾晚矣!
世满叔告诉我,一九三九年,他的父母因生活窘迫举家踏上“闯关东”的逃荒路,留居大连。除大姐、大哥是在老家出生的以外,世满叔和二哥、三哥、五弟都在大连出生。二老靠打“卯子工”(临时工)和做小生意维持生计。那时的大连在日本鬼子的统治下,鬼子竟然不准中国人吃大米白面,只许吃橡子面混合粉。一九四一年,世满叔的三哥出生,父亲去街市买了几个鸡蛋和二斤白面,想给妻儿添加点营养。没料想这事被鬼子发现,白面鸡蛋被没收,父亲被以经济犯抓走关押挨打。母亲忧恐如焚,变卖所有家当将父亲赎出。父亲出狱随即携全家逃至大连以北百余公里的皮口镇投亲靠友。在这里安顿下来,二老给地主种地维持生活。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再次感受到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和做亡国奴的悲哀耻辱。后来,日本人投降、新中国成立,一家人才返回大连开始了新的生活。但由于生活艰苦拮据,父母一直顾不上与老家亲人联系。那时,家里连寄信的邮票钱都得算计。但世满叔的父母从未淡漠思乡亲情,茶余饭后对子女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家的那些人、那些事。情至深处,老泪纵横:“闯关东,把老家给丢了!”并嘱托儿女将来日子好了,千万别忘了日照老家、别忘了老家的亲戚。世满叔还告诉我,从山东闯来大连的乡亲,对老家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海南丢”!这形象的名字,或许是思念乡亲、隔湾南望,最能表达对老家亲人的向往和思念吧?试想在那个落后时代,渤海湾犹如一道天堑屏障,横隔时空。身处社会底层的贫苦人家,是没有乘舟跨越海湾、回乡探亲的能力。境况正如古诗所云:“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每当中秋月圆挂上枝头,异乡人云集湾畔遥望老家,乡愁涟漪、无限感触,切身体味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悲悯情怀。世满叔的父母对家乡的怀念是那么实在、具体、真切:那海滩、那城墙、那炮楼、那祠堂、那学校、那老宅、那枯树、那古钟、那街巷、那伙伴……一草一木皆有情,声声乡音闪动未改的思乡痴心,字字句句烙刻在儿女憧憬故乡的丰碑上,默默流淌在世满叔的血液里沸腾不息……
世满叔于一九七八年从部队转业回大连地方,先后在海运公司和市政府经委交通处任职。退休后身退志不退,承任中国交协联运联合会大连代表处主任,继续为钟爱的交通事业服务。世满叔虽已年近七旬,却看似壮年,身体健美,很有帅哥型男的气质。原来,他平时坚持健身运动,始终保持一股精气神,浑身充满了活力。世满叔对未曾亲近的故乡是那么钟情,对追根寻祖牢记心怀。世满叔忠厚孝悌、处事稳重、重诺谦逊的人格魅力,深得日照尹氏族谱编委会族人的一致认可,郑重委托他负责牵头大连日照尹氏族谱续修重任。在他积极协调推动下,大连日照尹氏同乡会很快成立,族人纷纷响应、出力出钱献爱心,续谱得以有序进行。
壬辰之春,世满叔驾车携婶子,再次回日照老家。德君兄全程陪同,经过辛苦努力,在岚山区高兴镇找到了世满叔的舅舅家人,重续故亲情义。之后,德君兄和续谱编委会其他成员应邀一起飞赴大连,与大连尹氏族人共商续谱事宜。世满叔积极参与开会磋商、观光游览等事务,竭诚组织协调服务。他还邀请老战友全程拍照录像,制作照片光盘等资料赠送两地族亲。金秋十月,我出差北京转道大连,参加了大连尹氏同乡会第三次会议,同宗族亲欢聚一堂,言之凿凿、情之殷殷,族人无不沉浸在畅叙乡情族亲的欢乐海洋。来往之间,世满叔与我们兄弟俩情投意合,情义日益剧增,迎聚送离之间难舍浓浓的亲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家父祭日将要来临的时候,壬辰六月的那个晚上,我突然接到德君兄摔伤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危亡通知。祸从天降、生死未卜。我全力以赴协调配合医院抢救德君兄。得知不幸消息的世满叔随即来电,关切询问并要求前来看望。“您年事高、路程又远,心到神知、不必前来”,我婉言相劝。可世满叔不顾劝阻,连夜驾车携婶子渡过渤海湾、一路高速奔赴日照,为抢救德君侄子尽心尽力。生命被命运主宰,祈祷亦无力回天。经过连续四天抢救无效,德君兄最终停止了呼吸。世满叔悲恸嚎啕:“德君啊,我的亲侄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我们爷俩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说啊!”世满叔手捧德君的脸颊,还执意要为侄子穿送终衣裳,其情其义催人泪下、肃然起敬。世满叔一直陪伴着我们家人度过那悲催的日子,直至英灵安然入土。世满叔还专门祭拜了我的祖爷爷祖奶奶、爷爷奶奶和家父的灵位,烧纸敬酒、跪拜磕头,虔诚之至。
岁月留痕,人间有情。癸巳六月,德君兄的祭日渐行渐近。世满叔驾车携婶子如期渡过渤海湾再次赶赴日照,专程祭奠德君侄子周年。长辈为晚辈地府阴宅祈福,是何等的伤心和残酷?炎暑蒸笼,挥汗如雨。叔婶与我们一起穿行在密密匝匝的墓地草丛,步艰寻迹栖息祖先和德君兄魂魄的坟茔,荆棘划破了叔婶的腿和胳膊,血丝线渗,触痛在亲人心头……压抑的悲恸,天问长空,迸发出无声的呐喊:德君兄啊,您一生做好人,正值福寿享年,为何在流火季节急匆匆离开我们?是为魂追天堂的宁静?还是命中注定!命运无法求证。
悲伤呜咽,随香火纸烟飘逝云端;告慰英灵在光焰里涅槃,保佑新生岁岁平安。结束祭奠,我和其他族人陪同叔婶再访夹仓、高兴、巨峰等地寻宗访亲。每到一地,世满叔便与长者促膝交流、照相留念,婶子则在一旁认真倾听、记录,配合默契,彰显夫妻互相理解支持的恩爱美德。可喜的是,世满叔又找到了姑姑家的表兄妹,再圆亲情之梦。对生活在农村的亲戚,世满叔一一解囊相助,表达拳拳思亲情义。期间,叔婶还分别看望了家母和岳父岳母,还和他们共进午餐,举杯共祝美好生活,陶醉于浓厚亲情氛围。我们还陪同叔婶去尹氏一世祖宗居地西湖张古庄,翻山越岭察看日照尹氏文化园的选址现场。世满叔高兴地说:“将来建成日照尹氏文化园,一来为日照文化旅游产业再添一景;二来为研究日照历史文化特别是姓氏文化增砖添瓦;三为海内外日照尹氏后人祭祖建造一座精神殿堂。办好这件大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回去要向大连尹氏同乡会宣传好,发动大连族人再尽微薄之力,为早日建成这座神圣殿堂贡献应有力量!”世满叔说话掷地有声,像年青人一样精神抖擞、不知疲倦。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行的晚宴,叔婶与族亲依依惜别,深情目光包涵万语千言,诚邀族亲“一定来大连啊!”迎着骄阳,世满叔驾车携婶子踏上了返程的路途。叔婶满载家乡族人沉甸甸的亲情,又乘上了渤海湾北上的轮渡。凭栏回望,海天苍茫,寻亲的缕缕思绪伴随着海风起舞飘扬……我想,世满叔此时此刻的心情或许像渤海湾的浪涛一样,跌宕起伏、难以平静,他或许在仔细品味当年其父举家北上的心情,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如今时代变迁,同样的路却是不一样的感受。亲情已飞跃天涯海角、寻回了久违的家,从此,游子再也不会落寞乡愁。
“/爹娘啊/您又在梦里催儿回家/循着您北上的脚印 寻根南归/丢了的家 儿今已找回/爹娘啊/梦睡在老家的枕上 别样香甜/儿仿佛依偎在您的怀抱/泪湿衣襟 倾诉万般感触/敬捧您的忠魂/去拜祭祖先 探望乡亲/呈奉赤子的冰心/爹娘啊/儿陪您阔别重逢在/那浅浅的泥沙海滩/父老乡亲都听得懂/您沧桑颤抖的乡音/故土让您留下来歇息/别再漂泊劳顿/”了却寻根的夙愿,世满叔感慨万千、浮想联翩。“老祖闯关东,把家给丢了”,世满叔在寻亲之旅常说起这句话,其迫切的寻家愿望由此可见一斑;他还常说“木之本是根,人之本为祖”,其仰慕祖先、尊敬宗族、重视亲情的传统观念溢于言表。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佳缘如风,可遇不可求。世满叔终于找回了梦寐以求的老家,侄儿意外收获了这份珍贵的亲情。世满叔把我当做亲侄一样关心呵护,出国考察不忘带回T恤礼物相送;爷俩同患痛风病症,叔为侄一一介绍防治禁忌、还不吝赐药。血脉联通,叔即父,父如山。从此,生活中我又多了一个可信赖的长辈,心里又有了一座坚实的靠山。与世满叔的世纪情缘得以接续,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因为渤海湾虽然曾经隔断了时空,但永远隔不断的是那亘古不变的亲情。
新闻推荐
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73亿元,用以农村环卫设备购置、垃圾收运处理及“五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本报讯(记者 周伟)10月18日8:30,东港区西湖镇兴新乡政公司负责人闫亮刚...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