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学校迎来了毕业季。
那天,我正思考给这一届的毕业生写点儿什么,敲门声响起。
“校长好!”声音洪亮,精神抖擞,体魄强健,是谁呢?
他连忙自报家门,“校长,我是一年前您教的学生,同学都叫我阿宝。”
一听“阿宝”,我就想起来了,这事儿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当时,一位生物老师有事儿,请假两周,学校没有其他老师代课,于是我就重操旧业代生物课。上了两次课,和学生熟悉了,就问问他们的兴趣爱好。问到一个小胖墩儿最喜欢做什么时,他立刻说“吃零食”,周围同学笑了。
“你现在长身体确实需要多吃东西,可你体重超标,除了吃零食外还得多运动才行。”我引导他。
“唉。”他叹了口气,“我知道,可是运动太累了,我每天大课间跑步只能跑两圈就得下来,要不喘不开气儿。”
“老师,您不知道吧,他有一个外号叫‘阿宝\’,就是功夫熊猫,不过他只有功夫熊猫的体重,没有功夫熊猫的本领。”同桌向我这样介绍他,阿宝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低下了头,厚厚的眼镜片也掩盖不住他沮丧的目光。
体重超标、视力下降、爱吃零食、不愿运动,如今校园里可不只有阿宝一个人是这样的。据我校卫生室体检的资料显示,初一学生入学时近视的比率达到47%,而毕业班近视率更是达到了76%。学生肥胖超标的达到了19%,“豆芽苗”、心理不健全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学生健体运动教育迫在眉睫。
于是,我和学生说:“同学们,健康的体魄值得每个人拥有,想要健康首推运动,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让人培养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这个月正好是咱们的文体活动月,文体活动月就是要帮助大家提高健康的水平,培养坚持的品质,形成健身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能受益一生。”
一个女生举手,我示意她起来说。
“老师,其实,我们了解文体活动月,知道学校制定的健身计划———初一训练集体项目,培养合作精神;初二形成个人特色,提升个人能力;初三强化中考项目,突破自我记录。您看,我们的教室前面挂着从初一到现在的健康档案。”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我看到了“健康档案”。每个学生的名字后面都记录着他的“艺体2+1”(每生每学期选两个体育项目和一个艺术项目练习并接受考核)成绩和五项健康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左眼视力、右眼视力)。
看看教室,后墙上贴着奖状,上面分别写着“获团体接力赛第三名”“获足球联赛一等奖”“获篮球联赛二等奖”……下方是健康主题手抄报;展板上有照片,展示着学生参加轮滑、航模、毽子、跳绳等活动的风采。
教室里的印记足以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精彩,这不禁让我觉得学校每个主题活动月实施的“六个一”工程的合理,即:开展一次大型实践活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阅读一本有意义的书籍;编写一份手抄报;学唱一首主题歌曲;举办一次集中评选活动。这项工程创造性地将每月一事活动中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评价融合到了一起。
看看阿宝,我想起我们的核心素养和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注重了整齐划一,但对于一些至今没有形成习惯的学生却关注的很少。怎样让所有的学生都形成一个好的健体习惯?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我和他约定,课间操后我们利用大课间跑操,如果他不想跑了就停在跑道的入口,我会和他一起跑完,达到每天的运动量。
大课间是集体项目的练兵场,是合作锻炼的有效载体。学校安排了“男拳女舞”,由学生自主选择,男生练拳,女生舞扇,刚柔并济。
大约有两周的时间,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完成太极拳,跑完教职工的1000米,陪着阿宝再跑一圈。两周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他在跑道入口等我。
一年过去了,阿宝大变样儿,体重降下来了,个子长高了,说话也干脆利落了,充满活力,我都认不出来了。
我问阿宝今天找我是为了什么事情。他把一本书放在了我的桌上,我一看,是一本畅销书———《跑步圣经》。并告诉我说,他爸爸也一起运动。
送走阿宝,我到体育教研组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我校体育课实行“师师协同教学”,这种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行政班级界限,把同时上课的多个班级按学生兴趣和新课标要求“自由组合”,教师分工协作、分类指导、单元轮换,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整合教师专业潜能,太极、橄榄球、健美操等走进体育教学,教师擅教,学生乐学,令人耳目一新。体育教师们根据教材内容分类与筛定,将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授课内容通过重点筛选分成和任课教师人数相等的几类。我校共有8名体育教师,选定教材内容为:篮球、足球、田径、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创新游戏、武术。每两周(6课时)为一学习单元。学习、评价完该单元内容后小组进行轮换,学习新内容。
回到办公室,已经接近放学,这是我每天写《教学日记》的时间。我已经形成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刚刚印的校刊《现代少年》。这一期选了很多文章都是与健身有关的。翻看中,我发现不少孩子将亲子健身历程写成文章发表在校刊。学校成了健身大家庭,家庭成了文体小学校,同步重健身。
写完《教学日记》,听到健体楼上还有老师在进行体育锻炼。“当啷”,原来是办公室的李老师正整理健身楼的钥匙。
“快放暑假了,健体楼面向学生和家庭开放的时间更长了。”学校开放校内体育设施,寒暑假和双休日有的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自主组织足球、篮球等活动,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乒乓球、羽毛球、垒球等锻炼。
2016年我校九年级学生参加体育中考,满分学生达到了75%,学校开展的“艺体2+1”达标方案已经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已经深入师生的心中。
学校捷报频传。市运会团体总分蝉联冠军多年;被列为全国足球试点学校;成了市篮球尖子生选拔主阵地;轮滑单人项目及团体表演名列前茅;跳绳社团曾代表市里参加了全国比赛;太极拳百人方阵曾应邀参加省运会开幕式表演……
想到这里,我知道自己要给这一届毕业生写什么了,至少我要写下这四句———请以健身为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青春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该文章获全国新教育实验“推进每月一事”行动叙事评选特等奖,并在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研讨会上交流,为全国新教育人作专业引领。)
新闻推荐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庄超)从刚刚落幕的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上获悉,虎山镇小学代表队历经小组赛、半决赛、总决赛6场赛事的激烈角逐,不畏强手、英勇拼搏最终以绝对优势49:19的巨大分差遥遥领先日照市实验小...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