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淄川中学“海汇杯”教职工“我的同事 我的学校”征文选登

来源:淄博日报 2017-05-05 10:12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近日,淄川中学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了“我的同事我的学校”征文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学校认真组织评选,共评选出30篇获奖征文,其中一、二、三等奖各10名。

本次活动中,以“我的同事”为主题的文章,或记录同事之间的感动瞬间,或讲述同事对自己的成长帮助,或讲述同事的默默奉献……,展示了广大教职工无私耕耘、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教职工爱生乐教、立德树人的高尚品行;以“我的学校”为主题的文章,则描述了自己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抒发了自己对学校的感恩和热爱之情。老师们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展现出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勇于担当的风采。

我们的202室□宋莉

写同事,不是个简单活,至少得有个相对充分地了解。同一个办公室的,近水楼台,应是不二之选。

我们202办公室共五人,两位男士,三个女生。中青结合,和谐融洽。个个师德高尚,工作勤奋。

先说说我的对桌邵昌用老师。和他同在一个办公室不是第一次了,山转水转的好几回,算是了解得比较多一些。

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爱书成癖。

买书、读书,似乎是他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在我看来,他的书艰涩深奥。在此不列书单,单举几个例子来说。他曾几次告诉我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真实经历。说,一次只能读几页甚至几行。太绕,也或者和译者水平有关。总之,是很难顺畅读下去。此时,他就停下,把书暂时放一边,过几天咬牙继续。据他的说法,读,是硬着头皮啃;据我的观察,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表情也是严肃决绝的。

这个例子太极端,大部分时候,读起来还不至于那么费力。前段时间,他在看南怀瑾的《禅海蠡测》,我拿来翻翻,发现第一页满是密密麻麻的注释,他用蝇头小楷,仔仔细细抄了许多查阅的资料。交流起来,他说:“南怀瑾是用文言文在写佛教,你想想,佛教博大精深,用文言文表述,这功底……”眉目之间,满是赞叹。受他影响,我也挑着读读,只能是挑,因为大部分读不懂。

看着他上班下班,天天夹着个小破包,那包里放着的正是他的书。听他说,因为某本书读到要紧处,尚未读完就已夜深,凌晨醒了,就迫不及待跑到书房去读。这时候,我常常想,人到底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啊。像他,还专门挑那些费劲的书来读,这不是抱着石头上山,故意和自己过不去?

关于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答案已经有很多。比如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越狱,是为了和高层次的智者交流或为了逃避或为了炫耀……这些答案或明显或隐晦都带有功利的色彩。但是,他让我悟到:读书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真正爱书的人,应该是超越一切功利的。这就好比问一个登山爱好者为什么登山一样,答案是:“因为山在那里。”

他自己爱书,也希望学生喜欢上读书。开设阅读课,和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把自己家里的几十本书拿到学校,让学生自由翻阅。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尽其所能去引导学生爱上读书。

和别人交流,他善于扮演倾听的角色,有时说起书中的人物故事,或者聊起学生、家庭教育等问题,我常把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有时不免有些主观的论断。他就慢条斯理对我说这个不一定、不全是、不好说、因素应该很多等诸如此类的话。渐渐地,对很多事情,我也变得不那么偏激和笃定了。确实,我们是不应该随便下什么论断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

作为语文老师,个人喜欢读书应该算是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应该算是分内职责。这点,我们还需向邵老师学习。

再说说王永恒老师。

和他在一起待了两年多,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真正的长者,人格高尚,低调谦和。

他总是第一个到校又最后一个离开。因为,他比我们多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举足轻重,是学校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那就是班主任。所以,早出晚归是他的工作常态。早晨中午下午晚上,只要是自习课,他永远都是在教室看护陪伴学生。学期初,学期末,班主任工作愈加辛苦繁琐,他常常忙得团团转。所有这些,却从未听到过他抱怨什么。

真正让我敬佩的还不止这些,而是他的个人修为。

我两次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从未见过他对任何一个学生疾言厉色,也从未见过他和任何一位家长有过争执。永远是循循善诱,永远是和颜悦色。我有时也禁不住猜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大约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学生、对家长、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平等尊重的理念吧。

更难得的是,他温和,却也并不失原则。偶有学生在办公室磨叽,想争取点特殊待遇,得到的答复一律是拒绝,学生们只有乖乖回去的份。

所以,王老师深得学生的敬重,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

成绩靠谁来获得?有人说是英雄是精英人物,不过,我觉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普通人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比如,像王永恒老师这样的班主任,就堪称我们川中的脊梁。

最后说说两位年轻的美女老师——张老师和吴老师。俩人孩子都不大,都是刚刚上幼儿园,且张老师还有一个更小的宝贝。家庭上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俩人教学上、工作上丝毫不马虎。

前段时间,张老师孩子生病,可是,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给学生耽误一节课,没有请过一天假,都是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备课,在期末考试中,她所教的班级成绩优异,她也因此获得了级部的表彰奖励。

吴老师的爱人经常出差,她常常是一个人带孩子,可是无论再忙再累,她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毫不松懈。

两位女老师都是脾气极好的人,对学生温柔,对同事和气,不计较,很大气。

我的四位同事师德高尚,工作敬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很多想到很多学到很多。在一起就是缘分,希望我们都能好好珍惜。

一直都觉得她是沙漠中的无名花,自然而生动,透明而细腻。用无限的力量,默默奉献着青春的活力。17年来,她浓缩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放大成无数个平凡的日子,她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赞许的话,乃至一束信任的目光,都犹如金色目光,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觉到是那样温暖。她,就是我的同事苏燕老师。

舍小顾大心系学生

2005年,苏老师的母亲不慎跌倒,脑部严重受伤,在矿务局医院重病监护室急需手术。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后,父亲打电话让她赶快过去,但她却因高三学生即将高考,怕耽误课,上完了课才去。到了医院,母亲还在手术,父亲见她吼到:“你来干啥?你妈没你这个女儿!上你的课去!不用你管!”她泪如雨下。幸运的是苏老师的老母亲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脱离了危险。刚下手术台,她又回到了学校,继续上课、辅导学生、批改试卷,和平常一样,没有给学生耽误一节课。就这样,她白天上完课,晚上去医院照顾母亲,翌日一大早又赶回学校,一天睡不上两三个小时。那段时间下来,她瘦了二十多斤。除了我这个好朋友之外,她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现在,苏老师的母亲因手术后遗症一直瘫痪在床12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但她仍是一以贯之的学生优先、班主任工作优先、学校工作优先。从她身上,我体会到真诚地热爱学生才是师德之魂。

飘洋过海为国争光

2011年,山东省要选派一名女语文老师前往牙买加支教两年,这个任务最终安排在了淄川区。市、区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人愿意去。这时苏老师主动报名。虽然当时她母亲卧病在床离不开人照顾,但为了学校、国家荣誉,她舍小家顾大家,毅然飘洋过海到了牙买加。

在那里,苏老师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对老黑人夫妇家里,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支教期间,她担任了三个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白天、晚上都要上课。糟糕的是当地治安混乱,时常听到枪声,不难想象,她顶着多大的压力。但她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不能退缩,不能给中国人丢脸,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会说汉语。

根据外国学生的特点,苏老师动脑筋、想办法,因材施教,在创新课堂教学上下大力气,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成绩卓著,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的一致好评,被牙买加驻华大使馆授予“优秀支教教师”称号。努力付出,总能回报,临走前,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哭着舍不得她走,当地学校校长也诚恳地挽留她继续在牙买加教学。回国后,她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却婉言谢绝了各种工作安排,毅然决然地又回到学校。她说:“我还是回淄川中学,那里有我敬爱的领导、同事和亲爱的学生,我只喜欢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朴素的境界。如果生命如风,她是扑面而来的微风;如果微风化雨,她是润物无声的细雨;如果细雨成流,她是潺潺流淌的小溪……

大爱无言润物无声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苏老师17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以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学生们的心灵,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明和温暖。

苏老师特别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为了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课下,她不厌其烦地进行个别辅导,弥补他们知识上的欠缺;课上,她专门设计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增强他们学习上的信心,维护他们学习上的自尊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在学习上渐渐有了起色。随之,整个课堂效率也就提了上来。于是,在学校历次评比中,她所带的班都被评为“教学成绩优胜班”。

苏老师班里有位学生父母离异,本人又患上慢性疾病,身心痛苦,情绪不稳定,成绩就更不用说了,还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生争执。针对此种情况,她耐心开导他,与他平等交流谈心,在生活的细节上倍加关注,及时给予关爱。而且,她的办公桌上天天备有糖和牛奶,以防止该生低血糖。“我儿子能有你这样一位好老师,真是他的福气。”该生家长得知后,感动地说。

苏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她。很多学生时常偷偷向她办公室的抽屉里塞信——每一封信,每一次表达,每一次倾诉,都彰显着她在学生们心中尊敬的地位。我知道,学生的一切感受都是源于她对他们无私的爱,因为有了爱,天更蓝,地更阔;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她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苏老师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榜样。她就如沙漠中的无名花,无需肥沃的土地,也无需充足的水分,吸收得比别人少,开出的花儿比别人美,奉献出的爱比别人多……

苏燕:沙漠中的无名花□李艳

闲暇之余,偶读同事的QQ空间,不觉目醉神痴,思绪万千。忽念及我三尺讲台上的同行,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为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实愧则有余,悔又无意,自欲将同事的日志,编述一文。然我讲坛之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以伤同事之名,故将同事姓名隐去,取名为“同事日志”。

用“同事日志”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万不可对号入座!

以上算作序。

办公室里空荡荡的。

同往常一样,他习惯地排好三把椅子,躺了下来。他家离学校远,每到中午,他就这样凑合着。头枕着书本,背靠着椅面,不一会儿就进入梦乡。那境界,犹如在学海中神游,又好像在书山上漫步,无比惬意!

不知怎么了,今天中午,他咋也睡不着。翻了好几次身,努力寻求着舒适的姿势,都无济于事。

外面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他紧闭了眼睛,“曹刿论战”这几个字眼马上跃入了眼帘。明天就要讲《曹刿论战》这篇课文了,虽然前几天就已经备好了课,但他还是感到美中不足。课间操的时候,高中的一位老师打电话询问“司命之所属”中“属”的含义,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备课不周到,考虑问题不全面。因为,《曹刿论战》中有一句“忠之属也”,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属”。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属”的含义,他稍一拓展,设计了这么一个题:“忠之属也”的“属”是什么意思?请回顾学过的文言文中“属”还有哪些解释?请举例说明。

他偏偏没想到“司命之所属”这一句!他感到非常惭愧!放下电话后,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句子写到了备课本上,并在一旁注道:语文学习无止境,语文教学无止境。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但应该把遗憾减小到最低限度。

那也是一个雨天。中考预选的成绩下来了。他刚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报考中专还是农村孩子的第一志愿。他班里有一个女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已连续复读三年了,这一次还是“仅差2分”。不知是先知先觉,还是得到了消息,那个女学生突然失踪了。他听说后焦急万分: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她知道了自己没预选上,一时想不开怎么办?

他没来得及继续往下想,急匆匆地披上雨衣,骑上自行车向雨中奔去。路上一片泥泞,雨点不分地点地倾泻在雨衣上,他觉得寸步难行,干脆下来推着车子走。脚一着地,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又错了,泥浆淹没了他的脚。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他只好强忍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着。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路人的指点下来到了那个女学生的家。

“没在,从早晨上学后,到现在一直没回来。”他脑袋“嗡”的一声,身子像被风吹了一下,险些栽倒。“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他反复问着自己。“快去找,犹豫什么?”他在心里对自己吼道。

他已经顾不上其他了,一头又扎进雨幕中。老天仿佛在有意捉弄他,雨越下越大了。

在老乡的帮助下,最终,他们在村饲养园的破屋子里找到了那个女学生。她偎依在破屋的一角,双手捧着脸,呜呜地哭。老师和家长的突然降临,她先是吃了一惊,然后说:“老师,我不想活了,我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你!”

“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理想的道路有万千条,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就要试着走走其他的道路。父母和老师都希望你坚强起来、振作起来。报考高中吧!”

那位女学生为难地看了看家长。

大概被老师的诚心所感动,她的父母一改过去固执的态度,欣然同意孩子报考高中。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冒雨回到学校时,他才发现衣服全湿了,裤上溅满了泥浆。

后来,那个女学生果真报考了高中;三年后,又考入了师专;再后来,她和她的老师并肩作战于同一所学校。

想到自己的学生,他笑了,笑得十分灿烂。他爱他的学生,他爱学生胜过爱其他的一切。有时,他也想到自己的贤妻,想到自己的爱女……想到她们,他就感到愧疚,他欠她们的太多了!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聪明的女儿、支持他工作的妻子。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已经取得专科文凭的他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本科函授学习。春节后,他犹豫了:按函授学校的规定,他要去函授学校参加学习,但这时妻子即将临盆。他左右为难,如坐针毡。妻看出了他的心思,说:“去吧,放心地去吧,家里有老人呢!”女儿也真懂事,好像体谅爸爸的苦衷,竟然在爸爸临行前提前来到了人间。他欣喜若狂,含泪登上了去函授学校的汽车。

外面的雨下得正紧。

晚自习后,他摸黑回到家。妻和女儿早已睡熟了。他带着疲倦,忍着歉疚,悄悄地睡下了。

时钟“嘀嘀嗒嗒”地闹个不停!他感到口渴,想坐起来,但头胀得厉害,四肢软弱无力。

“怎么了,自己的身体不是挺好吗?”他责问自己。

他又试探着爬起来,还是没有成功。他晓得自己病了。这么多天来,他一直在学校忙个不停,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生活没有规律。

他想让妻子倒杯水,转念又一想:妻子已经很劳累了,她也有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孩子,自己忍一忍吧!

他深吸了一口气,想尽力保持平静。细心的妻子好像发觉了什么,摸了摸他的头,烫得很。

“找医生来看看吧?!”“不用了,别麻烦人家了!你快睡吧!”

妻还是硬去了。不一会儿,医生来了,询问病情后,给他打上了点滴,并嘱咐一定要好好休息。

女儿被吵醒了,睁开惺忪的睡眼,总算看了爸爸一眼——她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见到爸爸了。

“请个假,今天在家歇歇!”妻子好像是在命令。

“等天明再说吧。”他摇了摇头,说。

清晨七点十分,上早自习的时间,他照例出现在学生面前。

同事日志□郭维永

有人说,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你和谁在一起。而今,大学毕业已十年,在讲台上走过了十个春秋,在时间的罅隙中,有过彷徨,有过苦闷,在我转不过弯时幸得许多老师的指点,帮助我走出迷巷,看到海阔天空。你们是我成长中的一抹温暖!如今,十年悄然而逝,站在讲台上,我早已褪去了最初的忐忑和惶惶,在淄川中学这个大环境中成长与收获,定位前行的路。

入职伊始,新手上路,从讲台下走到黑板前,从被牵引到被追随,角色的转变让我一时无法适应,在教学岗位上我显得力不从心,就像走入了迷宫,明明处处是路,却迂回曲折,走不通。寻路,碰壁,一路跌跌撞撞,生活被巨大的失落感裹挟。生活中会有灰暗期,会有一段特别难走的路,此刻一个微乎其微的帮助都胜过坦途时的言欢。田刚老师就是帮助我走出职业迷路的“导师”。对于一个教学新手,他没有旁观,没有自居,他看到了我的处境,无私分享教学心得与方法,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一点点指导,传授经验。区级、市级的优质课,每次请他过目点评,他从不推诿,总是中肯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他更加改变了我对语文教学的固有看法,让我发现语文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它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路,在没路的地方,就这样从无到有,从零开始,我一点一点地学习,再学习。一路走来,虽然时而起风,偶尔有雾,但回眸的刹那间,看到的是脚步的沉积。感谢田老师,将我带进语文艺术的殿堂,让我踮起脚尖,看到了明媚与璀璨。

茶叶蛋蛋壳破裂最多的,才最入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是要打破自身的浅陋与局限,不断“添料”,熬出“新味”。三年一个轮回的高中教学,寒暑易节,终而复始,再有味的内容都被一遍遍地重复成碎渣,成为无热情的记忆型教学。为了让教学内容“保鲜”,让课堂焕发新生,唯有日日新,又日新。我要感谢我办公室的老师,邵老师深邃涵养,张静老师沉稳持重,李扬老师热情耐心,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那是多年教学生涯的修炼,唯有时光才能碾磨出。我们讨论着教什么、怎么教、怎样为“这帮孩子”教。久而久之,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渐渐瓦解。

影响我的不只是为“教”而进行的交流,还有邵老师海量的阅读。“当感觉教学陷入瓶颈的时候,就是你该读书的时候。”这是邵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作再忙,他都会挤出时间看书,字迹娟秀的誊抄让总找借口的我汗颜,当然更加钦佩。他每周从家带自己的书让学生阅读,书籍在班内流动,一学期下来,这些书竟堆满了办公室的一角。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邵老师,影响的不只是为梦奔跑的学生,还有为工作忙碌的我。无论何时,再累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一个毫无高三带班经验的我,竟然站到了高考最后一站,有时想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坚持,有全体学生的陪伴,亦有我的搭档王迪老师的鼓励。三年来,他总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为我支招,悉心地指导帮助,分享他的带班经验,帮助我未雨绸缪,让我学着临危不乱,使我在班级管理中更具掌控力。有活动,两个班一起上;有比赛,两个班一起练,让我感到我不是在孤军奋战。身处一个优秀的团队,我的成长期大大缩短。孙萌老师的体验式班会,杨广东老师的感悟式班会,姜华伟老师的细节管理,王迪老师的励志班会,我不断学习这些现身说法的经验,不拒绝任何人的智慧,来给自己充电。

人生如行路,一路跋涉,一路风景,感谢我的所遇与所见。如果说今天的我成熟了,一部分是时光的雕刻,一部分是同事们的帮助。感谢这一路的同行者,他们让我前行的路不再孤单,无声的陪伴也是一种坚守的力量;感谢同行路上老师们的指导与鼓励,是你们让我勇敢地继续前行!

(待续)

一路同行□刘艳

新闻推荐

岱岳区林业局 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试点落户道朗镇丰山村

本报5月4日讯(通讯员戴林)随着“绿满齐鲁、美丽山东”造林行动不断推进,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决定今年在全省启动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试点工程,岱岳区林业局对此高度重视,安排专人盯靠在省林业厅,并积极组...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白杰品股2017-05-05 06:13
猜你喜欢:
评论:(淄川中学“海汇杯”教职工“我的同事 我的学校”征文选登)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