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6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以五金二银、四破世界纪录的可喜成绩完美谢幕里约奥运会。而在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一个简陋的训练房里,刚刚参加完2016四川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并获得两金四银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各种专项训练,为自己小小的梦想不懈努力着。
随着“嗬”、“咣铛”的声音很快就能找到宜宾市举重训练场馆。“嗬”是举重时运动员给自己加油的声音;“咣铛“声则是杠铃撞击地板的声音。训练场馆内,墙上鲜艳的锦旗展示了宜宾举重队过去的成绩,似乎也激励着现在这些小队员们前进的步伐。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正坐在长凳上,挨个走到试举台前接受教练的指导。
“腰背挺直,马步扎稳。起!好的……” 小运动员们已经热完身开始了这天的训练。教练黄林一边为队员们喊着口号加油,一边指点队员们要掌握技术要领。“举重讲究的是举重若轻,你越觉得杠铃重,你就越举不起来,要在心理上战胜它。“在训练房里,黄教练说话总是用“喊”的。她说:“举重成功与否就在一秒钟之间,所以训练也要像真正的比赛一样认真对待。”
黄林曾经也是一名举重运动员,而且还在1998年夺得过四川省举重锦标赛女子59公斤级冠军。出于对于举重事业的执着和热爱,1999年退役之后,她仍然坚守初心,成为了一名教练。黄林告诉记者,目前宜宾市举重队共有34人,他们都是在全市挑选的9至18岁的优秀苗子。每天早上6:00至7:00和下午5:00至7:00,这些孩子们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看似训练时间短,但这些小队员们却在训练期间异常的努力和刻苦,压腿、拉韧带、抓举、挺举、上千公斤的试举是他们每天不变的必修课。
黄林告诉记者,对于小家伙们来说,最痛苦的是比赛前的“不能吃”。为了参加比赛,很多队员都躲不过减体重。减体重一般在比赛前3天就要开始,不能吃东西,只能按规定吃几块小苹果和牛肉干。体重超出过多的还要“蒸桑拿”。
空余时间,孩子们会认真地趴到书桌上填写训练计划完成情况。摊开他们原本应该细嫩的掌心,已经看到一个一个凸起的茧子。“教练会帮我们剪掉,这是我们举重运动员的标志啊。”孩子们骄傲地笑着。在原本应该撒欢享受童年的年纪,他们已经走在了圆梦的路上。
晚报记者 庄歌尔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成都1月日电(记者王悦良)肩负着推动攀枝花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期望和重托,1月日至日,参加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名在攀省人大代表和8名省直代表相继抵达位于成都天府阳光酒店...